第206章 新生代的“虚拟王国”(2 / 2)
“原来是这样!我说怎么老是脸黑!”
“Up主声音好听,关注了!”
看着不断增长的播放量、弹幕和“一键三连”(点赞、投币、收藏),林帆感受到了作为创作者被认可的喜悦。这个“虚拟舞台”,让他得以展示才华,分享知识,建立个人品牌,甚至获得了微薄的创作激励收入。这是他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
疆域三:规则破解与工具铸造——编程小能手
林帆的探索并未止步于使用和创作。他对这些数字世界运行背后的逻辑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觉得某个游戏自带的界面不太方便,便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教程自学了简单的python和Lua脚本,尝试编写了一个能够整合信息、显示关键数据的小插件,在游戏社区里分享,获得了不少好评。
他还为父亲的工厂网站,修复过一个因为浏览器升级而显示错位的小bug。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改动,却让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学到的技能,似乎也能在父亲那个“真实”的世界里派上一点点用场。
陈静端着果盘推开林帆的房门时,看到的正是儿子全神贯注于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舞的样子。她放下果盘,忧心忡忡地看着儿子:“小帆,又玩电脑?作业写完了吗?下周期末考试,复习得怎么样了?”
林帆头也不抬,敷衍道:“妈,我知道,马上就好,我在弄视频呢,今晚必须更新。”
“视频视频,一天到晚就知道弄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陈静的担忧终于爆发,“你看看你这次月考的成绩,又退步了!这些东西能当饭吃吗?能帮你考上好大学吗?你爸为了厂子里的事焦头烂额,你能不能让他省点心?”
在她看来,儿子沉迷网络,不务正业,未来堪忧。她无法理解,那些打打杀杀的游戏、吵吵闹闹的视频,除了分散精力、损害视力,还能有什么价值。
这天晚上,陈静忍不住给在北京的林雪打了电话,倾诉自己的焦虑。“小雪,你说小帆这孩子怎么办好啊?眼看就要中考了,心思全不在学习上,整天泡在网上,不是打游戏就是弄什么视频,说他几句还嫌我烦……”
电话那头的林雪听完婶婶的诉苦,并没有立刻附和,而是思考了片刻,然后理性地分析道:“小婶,您先别太着急。小帆的情况,我大概能理解一些。”
“他这不完全是‘玩物丧志’。”林雪尝试用陈静能理解的方式解释,“您看,他在游戏里能指挥几十个人,这锻炼的是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力;他做视频,需要查资料、写文案、学习剪辑软件,这是自主学习能力和多媒体表达能力的体现;他甚至还在学编程,这本身就是未来非常重要的技能。”
“他们这一代人,是真正的‘数字原住民’。”林雪继续说,“网络就是他们的水和空气。他们对流行文化的敏感度,对虚拟社群的运营理解,甚至对技术的应用能力,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这些在虚拟世界里培养出来的技能,比如快速学习、解决问题、沟通协作、内容创作,在未来社会可能会越来越重要。”
“我们需要做的,可能不是简单地禁止和否定,”林雪总结道,“那样只会激起逆反心理。而是需要去了解他的世界,引导他平衡好虚拟和现实,帮助他把在这些‘虚拟王国’里锻炼出来的能力,转化到更广阔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堵不如疏。”
陈静听着侄女的话,虽然一时难以完全接受,但似乎也抓到了一点不同的思路。她回想起儿子在说起游戏战术和视频创意时,眼中闪烁的光芒,那确实不像纯粹堕落的样子。
林帆并不知道母亲和堂姐的这次谈话。他依旧沉浸在他的“虚拟王国”中,在那里,他是受人尊敬的指挥,是拥有粉丝的创作者,是能编写代码的“极客”。这个由数据和代码构建的世界,正以它独特的规则和魅力,塑造着新一代的思维方式、技能结构甚至价值观念。而如何理解和接纳这个“虚拟王国”,并将其中的潜力引导向更具建设性的未来,成为了摆在这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面前的新课题。在林雪看来,这些数字原住民身上所展现出的特质,或许本身就蕴含着通往“数据驱动的未来”的某种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