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三江奔流 > 第243章 星空的对话

第243章 星空的对话(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林雪对父亲的问题毫不意外。她坐直了些,神情变得专注,如同在向上级汇报工作,却又带着女儿与父亲分享秘密般的亲近感:

“您观察得真细,爸。那个波动是因为展开初期,某个铰链机构的润滑在太空低温环境下出现瞬间粘滞,导致扭矩数据异常。不过我们地面系统根据预设的容错算法和冗余设计,在毫秒级别就做出了判断,认为是瞬时干扰,没有触发中止程序。后续数据也证实了判断正确,展开顺利完成。”她顿了顿,语气中带上了一丝自豪,“这得益于我们新一代控制系统更强的智能判断能力和更高的采样频率,放在以前,可能就需要人工介入判断,会增加不确定性甚至风险。”

“嗯,智能判断,冗余设计……是好东西。”林卫东缓缓点头,眼神中流露出思索和认可。他回想起自己年轻时,遇到类似情况,需要依靠地面指挥员凭借有限的数据和经验,在极短时间内做出生死攸关的决断,压力如山。“我们现在用的这些新材料、新算法,确实让很多事情变得更‘聪明’,也更可靠了。”林雪补充道,她试图用父亲能理解的方式,描述着技术迭代带来的深刻变革。

“我听说,这次‘天和’核心舱的长期在轨管理,大量依靠人工智能进行故障预测和健康管理?”林卫东又问道,他对这些前沿技术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虽然已离开一线,但心始终系着那片星空。

“是的,爸。”林雪的声音明显兴奋起来,这是她擅长的领域,“我们构建了非常精细的数字孪生系统,地面可以几乎实时地模拟空间站的运行状态,AI算法能够通过对海量历史数据和实时遥测的分析,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设备老化或潜在故障,大大提升了在轨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减轻了航天员和地面团队的负担。这跟您那时候,主要靠定期巡检和事后处理,完全是两个概念了。”

屏幕那头,林卫东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但眼神却越来越亮。女儿口中描述的这些“新玩意儿”,有些他甚至需要稍微反应一下才能完全理解其运作机制。他仿佛看到了一条奔涌向前的科技长河,自己曾在那条河的上游奋力划桨,而女儿如今,正在那河流更宽阔、更湍急的中游,驾驭着更先进的航船。

“好啊……”良久,林卫东才缓缓吐出两个字,这简单的评价里,蕴含了太多的感慨与欣慰。他没有过多追问技术细节,而是将话题转向了更感性的层面:“你在飞控中心,亲眼看着它成功入轨,展开,是什么感觉?”

这个问题,让林雪微微一愣,随即,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涌上心头,让她的话语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

“爸……那种感觉,很难形容。当确认成功的口令传来,整个大厅都沸腾的时候,我……”她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情绪,“我不仅仅是为任务成功高兴,我……我好像看到了您,看到了刘工,看到了你们那一代人当年在戈壁滩上,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一次次点火,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爬起来……没有你们当年夯下的地基,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看到的摩天大楼。”

她的目光穿透屏幕,仿佛与父亲的目光在无形的电波中紧紧交汇:“爸,我觉得,我今天站在那里,不仅仅是代表我自己,我的团队,我也像是……代表着你们,在见证着你们当年梦想的延续和实现。”

这番话,如同一声轻柔却有力的钟鸣,敲在了林卫东心中最柔软、也最不轻易示人的地方。他沉默了,喉结微微滚动了一下。女儿的理解,比任何外界的赞誉都更让他动容。她看到了辉煌当下的来路,理解了他们那一代人沉默的付出。

“……你们做得很好。”林卫东的声音比刚才更加低沉,却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温暖和力量,“比我们当年,想得更多,也走得更远。这接力棒,你们接住了,也跑得很好。”

这是一场跨越了地理距离、年龄代沟和专业细分的“星空对话”。没有热烈的欢呼,没有浮夸的辞藻,只有基于深厚专业底蕴的细节探讨,和源于血脉亲情的深刻理解。父亲是经验与历史的宝库,沉稳如山;女儿是前沿与未来的代表,灵动如水。两代航天人的思想、情感与梦想,在这静谧的夜晚,通过这小小的屏幕,完成了无声却有力的碰撞、交融与接力。

通话的最后,林卫东像是忽然想起什么,叮嘱道:“任务完成了,就好好休息。别仗着年轻硬扛,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知道了,爸。您和妈也早点休息。”林雪乖巧地应着。

挂断视频,林雪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心中那块激动与感慨交织的垒石,仿佛被父亲那双沉稳有力的大手轻轻移开了。她靠在徐航肩头,望着窗外那片见证了无数人类航天梦想的夜空,心中充满了被理解的慰藉和继续前行的力量。这场对话,为她这激动人心的一天,画上了一个温暖而圆满的句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