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三江奔流 > 第273章 通知贴在老墙上

第273章 通知贴在老墙上(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就在林帆心潮起伏之际,一个穿着藏蓝色冲锋衣、戴着黑框眼镜、胸前挂着工作牌的年轻人,拿着一个文件夹和登记表,走了过来。他看起来二十七八岁,脸上带着一种属于体制内年轻人的、混合着职业性礼貌和些许程式化疲惫的表情。

“各位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大家好。我是街道更新项目组的规划师,我姓何,何伟。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或者有什么意见,都可以跟我反映,我们这边会做好记录。”他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和而有耐心。

“小何同志!”董奶奶像是抓住了主心骨,一把拉住小何的胳膊,“你给奶奶说说,这房子,是非拆不可吗?就不能修修,让我们继续住着?”

小何显然不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问题了,他熟练地回答:“奶奶,我们这个项目叫‘保护与更新’,不是简单的拆建。对于一些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建筑,我们会进行评估,尽可能采取修缮、改造的方式予以保留。但是,大部分普通的民居,因为建筑年代久远,基础设施落后,存在安全隐患,改造的成本非常高,所以征收是比较通用的方案。具体到每一户,我们后续都会有详细的评估和沟通。”

“那评估价怎么算?你们说的那个置换,新房在哪里?多大面积?这些都没说清楚啊!”那位胖大婶追问道。

“这位阿姨,具体的补偿细则和置换方案,会在征求意见阶段结束后,根据反馈和上级审批,出台更详细的实施细则。目前这个公告,主要是征求大家对于更新改造方向的大体意见,以及进行前期的意向摸底。”小何翻开文件夹,露出里面的登记表,“如果大家方便,可以初步登记一下您的倾向,是更倾向于货币补偿,还是产权置换,或者有其他具体的想法,我们都会记录在案。”

他开始逐一询问围观的居民,并在登记表上做着记录。responses五花八门,有人毫不犹豫选择了货币补偿,憧憬着崭新的楼房和一笔可能的余钱;有人坚定地表示“给多少钱也不搬”;更多的人则和董奶奶一样,充满犹豫和焦虑,反复询问着细节,迟迟无法做出选择。

林帆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这一幕。他看到小何虽然程序化,但态度还算诚恳,努力解释着政策,安抚着居民情绪。他也看到老街坊们脸上那种面对巨大不确定性时的真实反应。这不仅仅是一纸公文,这是关乎无数人安身立命之所、情感寄托之地的重大变故。

他注意到小何的登记表上,已经开始出现林家老宅的地址。他知道,自己家也无法置身事外。

果然,当天下午,还在老宅里收拾东西、感受着老屋特有气息的林帆,就接到了二哥林向洋从深圳打来的越洋电话。林向洋的声音透过电波传来,带着商人特有的敏锐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小帆,你回江城了?看到那个公告了吧?好事啊!我找人初步了解了一下,咱们家老宅那个位置,虽然房子旧,但地段好,评估价应该低不了!就算选择产权置换,按面积折算,也能在新区换套大平层!这事儿得抓紧,我尽快安排时间回去一趟,咱们得好好商量一下,争取利益最大化!”

紧接着,大姐林雪的电话也打了过来,她的声音则带着明显的忧虑:

“小帆,公告我让徐航帮我看了。这事儿……我心里有点乱。爸和妈在这房子里住了大半辈子,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有他们的气息。拆了……感觉就像把根给刨了。卫东哥刚才也给我打电话了,他情绪好像挺激动。你还在老宅吧?多看看,多感受一下,咱们……恐怕得开个家庭会议好好谈谈了。”

放下电话,林帆独自一人走在老宅略显空荡的房间里。午后的阳光透过格子窗棂,在布满划痕的老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老木头和旧书籍特有的味道。他仿佛能看到父亲林瀚章伏在窗前的书桌上奋笔疾书,母亲周文瑾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自己和哥哥姐姐们追逐打闹的欢声笑语……

这不仅仅是一处房产,这是家族的容器,是记忆的坐标,是无论走多远都牵绊着他们的“家”。

然而,城市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旧城更新的浪潮也已拍岸而至。那张贴在老墙上的公告,像一个冰冷的倒计时器,已经启动。如何面对这栋老宅的未来,如何安放这份厚重的记忆与情感,成了摆在林家四姐弟面前的一道沉重而紧迫的考题。

林帆知道,一场关乎“家”去留的家庭风暴,即将随着大哥林卫东的归来,在这座充满回忆的老宅里上演。而此刻,寂静的老宅,仿佛也在无声地等待着,等待它的子孙们,为它的命运做出抉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