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奔流不息(2 / 2)
林帆和阿雅也被年轻人的讨论所吸引。阿雅碰了碰林帆的胳膊,兴奋地说:“哎,你听,他们说的那个‘社区参与式规划’,跟我们想在村里搞的‘村民共治共享平台’理念很像啊!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引入更智能的系统,让村民不仅能提意见,还能直观地看到规划效果,甚至参与决策?”
林帆眼睛一亮:“对!技术不是冷冰冰的,是要让人有参与感、获得感的。回去我们就研究一下,怎么把咱们那个平台升级一下,做得更直观、更好玩!”他们的思路,从具体的乡村电商和智慧农业,拓展到了乡村治理模式的数字化、民主化创新。
小诺听不懂那些复杂的词汇,但她能感受到那种蓬勃的朝气。她学着旁边练武的老爷爷,笨拙地比划了一个出拳的动作,嘴里还“哈”地叫了一声,逗得大家都笑了。她的天真举动,仿佛是在用最本能的方式,呼应着这个充满动感和创造力的早晨。
林卫东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听在耳中,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和踏实感。他停下脚步,再次面向大江,双手扶着冰凉的栏杆。这一次,他的目光不再仅仅是回顾,而是深深地望向前方,望向江水奔涌而去的、看不见的远方。
“好啊,真好。”他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环绕在身边的儿孙们说,“你们想的,做的,都走到了我们前头,想到了我们没想到的地方。”他顿了顿,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定鼎般的沉稳力量,“我们那辈子,是勒紧裤腰带,打下了这个国家的工业底子,造出了‘争气’的东西,让人不敢再随便欺负我们。是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
他缓缓转过身,目光逐一扫过林向洋、林雪、林帆,以及依偎在他们身边的伴侣。
“你们现在,是要在这个底子上,把她建设得更富、更强、更美。是要解决‘好不好’、‘美不美’、‘能不能永远好下去’的问题。”
他的话语,如同一道清晰的分水岭,概括了两代人不同的历史使命,却又将它们紧密地衔接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递进的奋斗链条。
“爸,您说得对。”林向洋郑重地点点头,“基础你们打好了,我们才能向着更高的目标冲刺。”
“不仅仅是冲刺,”林雪接口道,她的声音在江风中显得清越而坚定,“更是要找到更可持续、更健康的发展方式。就像这江水,不能只图一时奔流得快,还要保证它的清澈,保证两岸的生态,让它能永远这样奔流下去。”
她的话,将个人的事业、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长远战略、与文明的永续传承深刻地联系在了一起。
江风拂面,带来湿润的水汽和阳光的温度。天空中,几只不知名的水鸟展翅翱翔,姿态优美地划过蔚蓝的天幕,与江面上偶尔驶过的观光游轮相映成趣。更远处,江城的天际线轮廓分明,摩天大楼玻璃幕墙反射着璀璨的光芒,与古老的山峦、永恒的大江共同构成了一幅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壮丽图景。
林家人不再过多地交谈,他们只是静静地走着,沉浸在这宏阔的景色与各自澎湃的心绪之中。他们的身影,在越来越高的阳光下,逐渐与步道上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的身影融合在一起,再也分不清彼此。他们是一个具体的家庭,有着独特的姓氏和故事;但他们也是这千千万万中国家庭中的一个,共享着这个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承载着共同的梦想与荣光。
江水无言,只是以它亿万年来不变的姿态,携带着上游的雪水、沿途的沙土、时代的倒影,浩浩汤汤,奔流不息。它见证过烽火连天,也见证过太平盛世;见证过闭塞贫弱,也见证过崛起复兴。它像一位最睿智而沉默的史官,记录着一切,又包容着一切。
个人的生命在它面前,短暂如朝露。但家族在延续,民族在传承,精神在接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林瀚章、周文瑾那代人的故事,林卫东、赵庆兰那代人的故事,林向洋、林雪、林帆这代人的故事,乃至小诺即将执笔书写的新故事……所有这些故事,都如同汇入长江的支流,最终都将融为一体,成为这条伟大河流本身,向着星辰大海的征途,向着民族复兴的彼岸,永不停歇地奔流。
他们的步伐,踏在坚实的土地上,也踏在历史的脉搏上,更踏在通向未来的道路上。身影渐行渐远,逐渐化为这幅名为“生活”的宏伟画卷中,几个生动而和谐的笔触。
江水奔流,不息。
故事奔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