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海鸟”归巢(1 / 2)
“北海商人”号驶入公海后,钱雪生才被大副从那个闷热狭窄的“钢铁棺材”里解救出来。重见天日的那一刻,他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埃里克森船长拍了拍他的肩膀,什么都没说,但眼神里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如释重负。
接下来的航程平静而漫长。钱雪生被安排在一个相对舒适些的客舱,但他大部分时间依然待在舱内,反复检查、整理他的手稿,或者透过舷窗,望着无边无际的蔚蓝海洋,心潮起伏。离祖国越近,那份期盼和近乡情怯的感觉就越发强烈。
他内心苦笑:以前总觉得太平洋太宽,隔开了家和梦想。现在却觉得这大西洋也太慢,承载不了归心似箭。
十几天后,“北海商人”号顺利抵达瑞士苏黎世。在“远航”当地“幽灵”运营官和早已等候在此的中方国内接应人员无缝衔接的安排下,钱雪生及其随后通过其他渠道安全抵达的家人,几乎没有在苏黎世做任何停留,便迅速转换身份和交通工具,通过精心设计的多重转折路线,经由当时与中国关系友好的第三国,最终踏上了返回祖国的旅程。
每一步都精准计算,每一次转换都干净利落。“远航”的网络和国内的接应体系展现了惊人的效率和可靠性。
……
纽约,曼哈顿,“远航”大厦顶层公寓。
夜色已深,书房里只亮着一盏台灯。陈晓和林默涵对坐在沙发上,面前放着一瓶开启的红酒和两只酒杯,但酒并未斟满。房间里弥漫着一种安静的等待,空气仿佛凝固了。
加密通讯设备放在书桌一角,沉默着。
距离预估的“海鸟”最终抵达时间,已经过去了几个小时。没有消息。
林默涵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酒杯纤细的杯脚,目光不时飘向那台沉默的设备。陈晓看似平静地靠在沙发背上,闭目养神,但微微蹙起的眉头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他暗忖:这感觉比当年在关岛等着看美军会不会越过三八线还难熬。至少那时候还能分析情报,现在只能干等。该死的通讯静默。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窗外的纽约灯火依旧璀璨,却照不进两人心中的那片焦灼。
突然——
“嘀……嘀嘀……嘀……”
书桌上的加密通讯设备,发出了一连串简短而独特的蜂鸣声,打破了室内的死寂。
陈晓猛地睁开眼,林默涵瞬间坐直了身体。
陈晓快步走到书桌前,熟练地操作设备,接收并解密那条来自遥远北京、经过数次中转的绝密电文。
电文很短,只有一行字,没有落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