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没有我们的芯片,奇点什么也不是!(1 / 2)
日内瓦水晶中心的主论坛现场,空气仿佛被马克·安德森的挑衅冻住了。大屏幕上,那份所谓的“技术对比报告”还在滚动播放,85%的相似度被用红色加粗字体标注,刺眼得如同马克脸上的傲慢。台下,西方科技巨头们纷纷点头附和,天命集团安排的三位“行业专家”更是趁热打铁,轮番上阵渲染“奇点抄袭论”。
“从芯片架构到电路设计,奇点的光子芯片都带着爱伟达的影子!”一位白发专家推了推眼镜,语气笃定,“我们实验室做过拆解分析,其核心算法的逻辑链路与爱伟达2027年发布的专利完全一致,这绝非巧合!”
另一位专家紧接着补充:“更关键的是,奇点根本不具备自主量产高端光子芯片的能力!莱茵光子只是一家小众企业,没有阿斯麦的光刻机支持,他们所谓的‘量产’不过是自欺欺人。没有西方的核心制造设备,奇点的芯片生产线就是一堆废铁!”
台下的媒体记者们疯狂记录,闪光灯此起彼伏。美国《科技周刊》的记者高声提问:“马克先生,您是否会对奇点科技发起新的专利诉讼?爱伟达是否会联合西方企业,彻底封锁对奇点的技术支持?”
马克·安德森嘴角上扬,正要开口,却见张凡已经站起身,在全场的注视下稳步走向演讲台。他没有急于反驳,只是在马克身边站定,目光平静地扫过台下的人群,声音透过音响传遍全场,清晰而有穿透力:“在回应指控之前,我想先问马克先生三个问题。”
全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两人身上。马克愣了一下,随即傲慢地抬手:“请说,我倒要看看你能狡辩出什么花样。”
“第一,”张凡的目光落在大屏幕的“技术对比图”上,“马克先生口中的‘85%相似度’,为何只选取了三个最基础的技术节点,却刻意回避了核心的三维光子波导结构?要知道,正是这个结构,让我们的芯片算力提升30%、能耗降低40%,而爱伟达的芯片根本不具备这项技术。”
马克的脸色微微一变,强装镇定:“核心结构只是表面修改,本质还是基于我们的专利框架!”
“第二,”张凡没有理会他的辩解,继续说道,“爱伟达2027年的专利,明确标注了‘仅限实验室应用’,至今未实现量产。请问马克先生,一款连你们自己都无法量产的技术,我们为何要‘抄袭’?”
台下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不少中立专家露出了疑惑的表情。马克的额角渗出冷汗,声音有些急促:“我们只是出于市场策略暂未量产,不代表技术不成熟!”
“第三,”张凡的语气陡然加重,“马克先生说我们没有自主量产能力,那请问,贵公司最新款光子芯片的良率是多少?是否敢现场公布完整的生产流程和能耗数据?”
这一问直击要害,马克瞬间语塞——爱伟达的光子芯片良率一直卡在65%左右,能耗问题也未能完全解决,这是他们的核心短板,根本不敢公开。他脸色铁青地盯着张凡:“这与今天的话题无关!你不要再转移焦点,赶紧回应抄袭的指控!”
“指控不成立,自然无需回应。”张凡轻轻抬手,示意周雨柔启动演示设备,“不过,既然马克先生这么关心我们的技术和量产能力,那我今天就满足大家的好奇心。接下来,请看一段视频。”
大屏幕瞬间切换,不再是枯燥的对比图表,而是莱茵光子工厂的实时画面——三条现代化生产线全速运转,机械臂精准地完成芯片封装,检测设备的屏幕上不断跳出“良率92%”的绿色字样。视频中,海因茨博士亲自操作,将一枚奇点第三代光子芯片放入测试设备,数据实时滚动:
“算力:1200TOPS(同等功耗下)”
“能耗:0.05W/TOPS”
“良率: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