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老李,你想屁吃了! > 第274章 世家劫杀士子

第274章 世家劫杀士子(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求生的本能、连日来的训练、以及杜远那句“安危重于考试”的叮嘱在此刻发挥了关键作用。

学子们虽然心胆俱颤,却没有像无头苍蝇般乱窜。他们发一声喊,不再犹豫,立刻按照平日演练过的分组,三人一组,五人一队,利用树林和逐渐弥漫开来的烟雾作为掩护,如同决堤的洪水般。

向着被树木拦阻但仍有空隙的前路拼命冲去!有人挥舞着短棍、甚至是随手捡起的树枝奋力格挡劈头盖脸打来的棍棒;

有人则迅速从怀中掏出魏叔玉准备的“土方子”——用纸包好的生石灰粉,看准时机,猛地撒向追兵的眼睛!

这群“匪徒”显然没料到这群在他们眼中手无缚鸡之力的“穷酸”不仅没有吓得屁滚尿流,反而反应如此迅速、果断,且颇有章法!

一时间,竟被这突如其来的反击和弥漫的烟雾打了个措手不及,阵型出现了短暂的混乱。加之那冲天的、在寂静山林中显得异常刺耳的黄色烟柱实在太过醒目。

远处官道的方向,似乎隐隐约约真的传来了急促而杂乱的马蹄声(或许是恰有商队经过,或许是学子们在极度紧张下的幻听,但这已不重要),那疤脸汉子脸色骤变。

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低低地咒骂了一句:“妈的!碰上硬点子了!风紧,扯呼!”

这群来历不明的袭击者,来得突兀,退得也极其果断,如同潮水般迅速退入茂密的丛林深处,几个起伏便不见了踪影,只留下满地狼藉和惊魂未定的学子们。

劫后余生的学子们互相搀扶着,剧烈地喘息着,清点人数。万幸,只有几人在混乱中被棍棒扫到,受了些皮肉轻伤,财物和珍贵的书籍都未有损失。

他们不敢在此凶险之地久留,强压下心中的后怕,互相鼓励着,收拾好散落的行囊,搀扶着伤者,加快脚步,向着前方已知的安全点——十里亭仓皇却坚定地赶去。

北路小队在密林遇袭,凭借事先的准备、临场的机警和果断应对侥幸脱险的详细消息,通过驿站系统的快马加急,被迅速传回了长安。

随同消息抵达的,还有赵守正亲笔书写的、详细记录了事件全过程、并且明确提出了对匪徒身份“训练有素、疑似受人指使”之怀疑的文书副本。

这份至关重要的文书,一份被第一时间送到了密切关注各路动向的杜远手中,另一份则由魏叔玉通过特殊渠道,直接呈递到了大唐帝国最高统治者——李世民皇帝的御案之上。

杜远在府中仔细阅读着赵守正的报告,眼神一点点变得冰冷锐利,如同数九寒天屋檐下悬着的冰棱。

果然不出所料!对方还是动手了!虽然学子们凭借准备和勇气化险为夷,但这无疑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表明某些势力已经狗急跳墙,不惜采用如此下作且致命的手段!

而当这份沾染着路途风尘与惊险气息的文书,在次日庄严肃穆的太极殿上,由内侍用略带颤抖的声音当众高声宣读时

整个朝堂瞬间陷入了一种死寂般的沉默,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尤其是当听到学子们如何点燃信号烟、如何高呼秦琼、尉迟恭名号试图震慑、如何分析匪徒破绽并果断分散突围。

以及文中最后那冷静而尖锐的“疑似受人指使”的推断时,丹陛之下,许多大臣,尤其是那些出身世家门阀的官员。

脸色瞬间变得极其精彩,青红交错,有人下意识地低下了头,有人则目光闪烁,不敢与御座上那道如同实质般的冰冷目光对视。

“砰!”一声巨响,李世民猛地一拍御案,霍然站起,他怒极反笑,声音如同蕴含着风暴的寒冰,响彻大殿:

“好!好的很啊!朕的巡察旌节才刚刚出京几天?啊?就有人如此迫不及待地跳出来了!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竟敢公然截杀奉旨赴考的士子,还是四十余人的队伍!

这是要干什么?是要用这种方式告诉天下人,朕的科举行不通吗?是要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那些满怀希望的寒门学子,来长安就是死路一条吗?!!”

他冰冷如刀锋的目光,如同探照灯般,缓缓地、极具压迫感地扫过下方那些恨不得将脑袋缩进朝服里的世家官员,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带着滔天的怒意与毫不掩饰的杀机:

“秦琼、尉迟恭是干什么吃的?!给朕传旨,让他们加大巡查范围和力度!遇到此类事件,无论涉及何人,给朕一查到底,严惩不贷!

同时,明发诏令给各州县主官,在其辖境之内,若再发生士子赴考途中遇袭、受阻之事,朕唯他们是问!有一个学子损伤,朕就拿他们的顶戴花翎,拿他们的前程来抵!”

“陛下息怒!”房玄龄适时出列,声音沉稳地奏道,“此事性质之恶劣,影响之坏,实属罕见,必须彻查严办,以儆效尤!

万幸的是,金谷学堂的学子们应对沉着,准备充分,方能化险为夷,未酿成不可挽回之大祸。

这也从侧面说明,金谷县公杜远事先让他们进行必要的防身训练与应急预案演练,实乃深谋远虑之明智举措。”

杜如晦也紧接着出列,补充道:“陛下,当务之急,是确保后续所有赴考士子的安全。

臣建议,可即刻明发诏令,昭告天下,允许所有赴考士子在路途之中,若遇险情、刁难或疑似迫害。

可向沿途任何一级官府、驿站、甚至驻军求助,各地官吏、兵卒必须无条件提供庇护,并视情况派兵护送一程,确保其能安全抵达下一站或最终目的地!”

“准!立刻拟旨,照此办理!”李世民毫不犹豫,斩钉截铁地批准了这项建议,此刻,任何能保障科举顺利推行、保护寒门士子安全的举措,他都会全力支持。

下朝之后,消息向来灵通无比的《长安报》,立刻在加印的号外特刊上,以头版头条的显着位置。

刊发了题为“赴考士子路途惊魂,皇威浩荡化险为夷——论幕后黑手之叵测居心”的长篇报道。

文章虽未直接点名道姓指控任何具体势力,但通过详述事件经过,渲染学子们的英勇机智与袭击者的训练有素,再结合此前宣言引发的舆论浪潮。

字里行间无不强烈地引导着读者去思考、去追问:究竟是谁,如此不愿看到寒门士子安然抵达长安?

究竟是谁,在暗中与陛下广纳贤才的圣意对抗?一时间,朝野内外,市井坊间,舆论再次哗然,民间对于可能存在的、阻挠科举、迫害贤才的黑手,愤慨之情更甚,声讨之声日隆。

而在长安城内那些深门高墙、气氛压抑的府邸之中,王元德、崔文远等人收到消息后,更是气得暴跳如雷,当场摔碎了手中的名贵茶盏。

“废物!统统都是废物!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利索,反而打草惊蛇,授人以柄!”王元德面色铁青,在密室中低声咆哮,如同困兽。

“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了。”崔文远相对冷静些,但脸色也同样难看至极,他捻着胡须,声音沙哑。

“陛下正在气头上,态度强硬无比。秦琼、尉迟恭那两把出了鞘的刀,正悬在各方头顶。短期内,绝不能再有任何针对士子路途安全的妄动了。

否则,引火烧身,后果不堪设想。”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阴鸷,“眼下,只能……暂时隐忍,等他们全部到了长安,再……从长计议。”

征途之上的第一道凶险关卡,金谷学子们凭借着勇气、智慧和充分的准备,有惊无险地迈了过去。

但所有明眼人都心知肚明,这,仅仅是一场漫长而残酷的较量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越靠近那权力的中心长安,暗处的目光只会更加密集,无形的较量与凶险的陷阱,也只会更加层出不穷,更加激烈致命。

真正的风暴,或许还在后方酝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