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嬴政感觉,这咸阳宫,怕是难得清静了。(2 / 2)
地处偏远,民风更显闭塞,当地一些胥吏习惯了过去的作风。
对这套繁琐的“登记-核实-帮扶”流程十分抵触,认为是多此一举,甚至暗中阻挠。
“王县令!此事绝非儿戏!”
云阳县丞对着县令抱怨:
“如此兴师动众,就为了管那些穷哈哈的破事?还要我们配合那些乳臭未干的农家小子?这成何体统!”
王县令是个谨慎的中年人,他捻着胡须,愁眉不展:
“上命难违啊……况且,听说这是陛下亲准的试点,冯大夫的御史台都盯着呢……”
“盯着又如何?天高皇帝远!咱们阳奉阴违,他们还能天天盯着不成?”
就在县丞打着小算盘的时候。
宣抚司的“民情观察员”和冯劫派出的监察御史,几乎同时抵达了云阳县。
他们没有大张旗鼓,而是直接深入乡里,走访那些据说被登记在册的贫困农户。
很快,一份关于云阳县丞消极怠工、甚至暗示胥吏刁难农技社弟子的报告,就摆在了嬴政的案头。
冯劫动作迅速,立刻行文申饬云阳县丞。
并警告王县令若再督导不力,一并问责。
同时。
吕雉的宣抚司属吏也在乡间积极宣传新政,告知百姓若有冤屈或官吏不法,可通过特定渠道举报。
压力瞬间到来。
王县令吓出了一身冷汗,再也不敢怠慢,立刻雷厉风行地整顿吏治,强力推行试点政策。
那县丞也偃旗息鼓,老老实实配合起来。
农技社的弟子们得以放开手脚。
他们带着图纸、种子和热情,走进一家家贫困户。
有教老人如何用耧车的,有指导如何堆肥的,有帮助联系钱庄办理小额借贷购买猪崽的……
虽然过程中依旧有不解和困难,但实实在在的帮助,开始逐渐融化坚冰。
一些贫困百姓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对未来生活的期盼。
消息传回咸阳,顾念一长舒一口气。
“总算走上正轨了!就知道须双管齐下!”
她内心总结着经验。
嬴政听着她的心声,看着冯劫和吕雉呈上的报告,微微颔首。
试点的意义就在于此,暴露问题,解决问题,完善制度。
顾念一这套方法。
虽然折腾人,但确实在有效地将帝国的统治力,向着更基层、更细微处延伸。
每日听着顾念一那边如同市集般嘈杂的“心声直播”。
嬴政发现自己对朝堂之外的真实世界,有了更鲜活、更立体的认知。
他知道了推行一项新政在基层会遇到怎样的阻力。
知道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胥吏如何能影响政令畅通。
也知道了那些沉默的大多数百姓,最关心的是什么。
他依然是那个威震四海的千古一帝,但又好似有什么不一样了。
律法要严,但也可以在某些方面,多一点“人情味”。
统治要强,但让百姓活的更好,本身就是最强的统治!
顾念一呢?
她正对着一份来自相里勤的报告两眼放光——关于水力锻锤稳定性和效率提升的最新进展。
“哇塞!效率又提升了!这下军工生产能更快了!要不要考虑搞个标准化零件?还有流水线作业……”
新的“折腾”念头,又开始在她脑海中酝酿了。
嬴政端起茶杯的手,微微顿了一下。
他感觉,这咸阳宫,怕是难得清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