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海外市场的新机遇(1 / 1)
约翰被驱逐出境、道格拉斯基金因违规被吊销牌照后,欧洲金融圈与科技合作领域出现了显着的“权力真空”——此前受约翰影响,不少海外城市政府、企业在选择中国合作伙伴时,或多或少带着顾虑;如今约翰的阴谋败露,这些合作方终于放下戒备,开始重新评估中国科技企业的实力,而辰星凭借在慕尼黑智慧交通项目中的亮眼表现、以及跨境维权中展现的责任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最先抛来橄榄枝的是法国巴黎市交通部门。早在慕尼黑项目一期推进时,巴黎就曾派考察团实地调研,对辰星的智能调度算法表现出浓厚兴趣,但因约翰散布的“技术侵权谣言”,合作谈判一度搁置。约翰倒台后,巴黎交通部门负责人亲自带队到访辰星总部,直言:“之前的犹豫是因为信息误导,现在我们看到了辰星的技术实力与诚信,希望能尽快启动合作。”
双方的谈判进展迅速。巴黎的核心需求是“缓解市中心交通拥堵”与“降低碳排放”,辰星针对性地提出“智慧交通+新能源”的综合解决方案:在慕尼黑智能调度算法的基础上,融入巴黎的道路数据与出行习惯,优化公交、地铁、共享单车的协同调度;同时在主要道路安装辰星的智慧路灯,集成充电桩功能,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便捷充电服务。合作协议签署时,巴黎交通部门负责人感慨:“这套方案比欧洲企业的报价低30%,但技术指标更优,辰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智慧’的性价比。”
几乎同时,新加坡智慧医疗平台的合作也进入实质阶段。新加坡卫生部门此前计划打造“全民健康数据管理系统”,但在数据安全与系统兼容性上迟迟找不到合适的解决方案。辰星凭借在国内智慧医疗领域的经验(已在10个城市落地健康数据平台),提出“分布式加密存储+跨机构数据共享”方案——既通过区块链技术保障个人健康数据安全,又能实现医院、社区诊所、药店的数据互联互通,方便居民就医。新加坡卫生部门经过三个月的技术验证,最终选择与辰星签约,项目金额达8000万新元,这也是辰星在智慧医疗领域的首个海外订单。
在东南亚市场,辰星的拓展更是势如破竹。曼谷市政府在考察了慕尼黑、巴黎的项目后,决定将“智慧城市操作系统”的建设交由辰星——该系统将整合交通、能源、安防、环保等多个领域的数据,实现“一屏统管”城市运行。签约仪式上,曼谷市长亲自为林辰颁发“城市发展顾问”证书:“曼谷正处于智慧城市转型的关键期,辰星的技术和经验,能帮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截至当年年底,辰星的海外订单金额突破50亿元人民币,海外营收占比从之前的22%跃升至31%,首次超过30%的目标线。更重要的是,辰星的“技术输出”开始从单一设备转向“整体解决方案”,在欧洲、东南亚市场树立起“中国智慧城市服务商”的品牌形象。
海外市场的拓展,还意外带来了新的业务方向——智慧农业。在推进东南亚乡村科技教育计划时,林辰带队考察柬埔寨马德望省的乡村学校,发现当地农民仍采用“靠天吃饭”的传统种植模式,土壤肥力不均、灌溉效率低下,导致水稻产量长期偏低。“既然我们能通过科技改善城市生活,为什么不能帮农民提高收成?”林辰当即决定,将智慧农业技术纳入海外拓展计划。
辰星的研发团队针对东南亚的气候与土壤特点,快速迭代出两款核心产品:一款是“AI土壤监测仪”,体积如手掌大小,插入农田后可实时检测土壤的湿度、酸碱度、氮磷钾含量,数据通过无线传输到农民的手机App,App会根据检测结果给出施肥、浇水的建议;另一款是“智能灌溉阀”,可根据土壤湿度数据自动调节灌溉量,比传统灌溉方式节水40%。
在柬埔寨政府的支持下,辰星选择马德望省的10个村庄作为试点,免费提供500台AI土壤监测仪和100套智能灌溉阀。试点三个月后,当地水稻平均亩产从之前的400公斤提升至520公斤,增产30%。农民桑坤捧着饱满的稻穗,激动地对林辰说:“以前我不知道土地需要什么,现在手机告诉我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收成比以前多太多了!”
基于试点的成功,柬埔寨、老挝、缅甸三国政府先后与辰星达成“智慧农业合作意向”,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将AI土壤监测仪和智能灌溉技术推广到1000个村庄,覆盖50万农民。林辰在考察总结会上说:“前世我们因他人的恶意竞争,失去了拓展海外市场的机会;这一世,我们要靠自己的技术实力和责任感,在全球市场赢得尊重。无论是智慧城市还是智慧农业,辰星的目标始终是‘用科技解决实际问题’,让更多人受益。”
海外市场的新机遇,不仅为辰星带来了营收增长,更让其“科技向善”的理念得到广泛认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评估了辰星的智慧农业项目后,决定将其纳入“全球减贫示范项目”,并提供200万美元资金支持,用于技术推广。“辰星的智慧农业技术,用低成本、易操作的方式解决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痛点,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方案’。”UNdp亚太区主任阿西姆?乔杜里评价道。
站在柬埔寨的稻田边,看着农民们用手机查看土壤数据的场景,林辰更加坚定了海外拓展的方向——辰星的“走出去”,不仅是业务的扩张,更是责任的传递。未来,他计划在东南亚设立智慧农业研发中心,针对当地需求持续优化技术,让“中国科技”真正扎根海外,服务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