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征途开始了(2 / 2)
一万石粮食运到前线,能剩下一千石粮食就算是好的,因为十万军队打仗,吃饭的人最少也二十万人。
然而战马所需要的粮草,是一个士卒的三倍以上。
历史上因为缺粮而崩溃的军队数不胜数,这也就衬托的霍去病没有后勤就杀入草原几千里的难得。
而陇西李氏集团很不一样,李氏族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人高马大,比外面的人高大健壮太多了。
李氏族人征战,那真的是男女老少齐动员,各项分工明确,李氏妇人并不比男人差,许多工作其实妇人做更合适,就不要说李氏妇人提起铁枪也是一个合格的战士。
都是从小就习武训练,听得懂号角,看的明白旗语,进退有度,聚散有法。
所以李氏壮奴行军,根本就不需要辅兵,民夫运粮辅助。
陇西李氏集团根本就不缺粮食,这五年来李俊花了天量的钱财,屯积了最少五百万石粮食。
更丧心病狂的就是,李俊还开办了工坊专门做高油高盐的方便面,炒面,馕饼,各种各样的罐头。
不但如此,李俊还屯积了无数的牛,羊,猪,马,各种各样的咸鱼干。
加上李俊弄出来的煤炉和煤球,使得李氏壮奴在运输方面,轻便,快捷了太多太多了。
最丧心病狂的就是李俊让墨家和公输家族制造的四轮马车,加上橡胶轮胎,这种专门运输的四轮马车,一辆可以顶老式马车,牛车,鸡公车十倍以上的运量。
为了这次抢地盘的战争,李俊在许多地方还建立了大型物流仓库,方便和异族人贸易的同时,也不知不觉中就在各地藏了许多兵马,建立起来了发达的情报系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句话几千年来出现在了各种各样的兵书战策上,也被历朝历代的将帅奉为圭臬。
许多因为粮草输掉战争,甚至是亡国的例子,最近的就是刘黑闼,往前就是杨广征伐高句丽,活生生的就摆在眼前,这些都是李俊亲眼目睹,怎么可能不吸取教训,不重视起来?
现在陇西李氏集团倾尽所有的军事力量抢地盘,这些分布在各重要位置的物资库房,加上按照路程设置的兵站,粮战,各节点的李氏服务站,就成了完美的粮食运输供给系统。
加上李氏壮奴行军时押运的粮食,李俊根本就不担心敌人切断自己的运输线。
打这么富裕的仗,李俊觉得还不保险,招募了几十万河北流民不说,还请了几十万遭了兵灾的长安城外的流民运输粮草。
李俊想到苏定方任李氏粮草督运大管事的这五年的安排,为李氏的粮食运输做出来了巨大的贡献,于是对大总管罗七娘说:
“娘子,你赏赐苏罗氏,苏于氏全套头面各一套,金手镯七副,金簪七支,银簪十三支。云锦五匹,云缎五匹,丝绸十匹,粮百担,钱三百贯。
苏定方这五年来在粮草督运任上,任劳任怨,居功至伟。
他这五年来建立的运输系统,分段运输法,给我们陇西李氏省下了许多花费,这些是赏赐他之前的功劳,并通传上下六房族人。
对了,苏定方是我们三房禁军白姓第九房的小房头家长,大管事,一应待遇要安排好。
他现在是二路军行军大管事兼前锋官,大管事需要配备的二个一等侍女,四个二等侍女,八个三等侍女,十六个没有品级的丫头,婆子,三十二个跑腿,立马就给安排好,供苏罗氏,苏于氏调遣先。”
“喏!”
李俊始终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他才不会像后世的那些妖艳贱货一样,巴不得员工付费上班。
就他给出的这些赏赐,一般的中型地主全家的财产加起来都没有这么多,但是李俊觉得给出去一点也不心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