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7章 逼宫(1 / 2)
与张卫东一番开诚布公的交谈,如同在李来全和赵万金心中点燃了一把火,将他们原本还有些摇摆不定的念头,烧成了坚定不移的决心。
张卫东没有给他们画不切实际的大饼,反而一再强调风险与周期,这种坦诚,反而比任何华丽的承诺都更具说服力。
张卫东的那些话,反而让他们觉得,一个敢于直面困难、不讳言风险的领导者,才是真正能成事的。
当天下午,带着这份决心,李来全和赵万金分头行动,利用多年在集团内积累的人脉和信誉,开始秘密而高效地游说其他股东。
他们将张卫东描绘的蓝图、对国家战略意义的理解,以及自身那份“不想再被掐脖子”的憋屈感,毫无保留地传递出去。
效果是惊人的。
或许是被长期受制于人的现状所刺痛,或许是被“基石计划”所代表的国运所感召,又或许,是单纯地相信那个屡创奇迹的年轻人张卫东……
到傍晚时分,星海集团十三位持股股东中,连同李来全、赵万金以及早已按捺不住的赵鹏飞在内,竟有八人明确表态,愿意以个人持有的部分集团股份作为抵押或变现,筹集资金,入股“基石计划”!
这股悄然凝聚的力量,最终汇聚到了董事长赵星海的办公室。
当以自己儿子赵鹏飞为首的八位股东,神情肃穆地坐在宽大的沙发上,清晰无误地表达出要以个人股份加入“基石计划”的意愿时,赵星海握着茶杯的手,几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
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做“众意难违”,什么叫做无形的压力。
这不再是下属的请示,更像是……一场逼宫。
从他创办星海集团到昨天,他还来没有感受过这样的压力。
办公室里烟雾缭绕,赵星海面前的烟灰缸里,已经堆了十多个烟头,如同他此刻纷乱焦灼的心绪。
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沉闷的压抑。
“爸!”
赵鹏飞年轻气盛,率先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他身体前倾,语气激动,“这些年来,我们星海看似风光,开拓了那么大的市场,可您心里最清楚,我们动用那么多资金,辛辛苦苦赚来的利润,大头都落进了谁的口袋?还不是那些握着核心技术和专利的外国人!我们就是在给他们打工!”
他越说越激动,声音也提高了几分:“张卫东是什么人?他年轻是不假,可他做出的哪一件事不是利国利民,而且都成功了?他是眼下不可多得的科技奇才,更是一个清正廉明、敢想敢干的好官!跟着他,就是跟着国家战略走!要是错过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等人家真干出名堂来,壁垒筑高了,咱们再想上车,那可真是黄花菜都凉透了!到时候,我们连汤都喝不上!”
“鹏飞说的在理啊,董事长。”李来全接过话头,语气沉痛,“眼下我们靠着替代工艺和低价竞争,好歹还能有些利润,可这就像在刀尖上跳舞,能跳多久?没有自主的技术和设备,人家随时可以断供、提价,我们就是案板上的鱼肉!这次参与‘基石计划’,不仅仅是投资,更是为咱们整个集团谋一条生路,一个未来!”
“是啊,董事长,”赵万金也恳切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如果我们在‘基石计划’的任何一个领域里押对了宝,那都是一个全新的、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增长点!这不仅能摆脱现在的困境,更是让星海实现二次腾飞的关键啊!”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苦口婆心,分析利弊,言语间充满了对现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盼。
然而,赵星海只是默默地又点燃了一支烟,烟雾后面,是他布满血丝、充满挣扎的双眼。
他何尝不知道这些道理?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受制于人的痛苦。
但是,作为这个拥有四万职工、关联着几万个家庭生计的庞大商业帝国的掌舵人,他肩上担着的是沉甸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