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2章 宁愿自己来当这个恶人(1 / 2)
站在盛世科技总部顶层的落地窗前,张卫东指间夹着一支香烟,俯瞰着江城的夜景。
不同于京城的庄严肃穆,江城的夜晚显得格外灵动。
远处长江如一条黑色缎带蜿蜒而过,两岸灯火璀璨,勾勒出这座工业重镇的勃勃生机。
近处的开发区依然亮着不少灯光,那是仍在加班赶工的企业,为了“燕悦”的订单在全力生产。
“这就是我们奋斗的意义啊。”
张卫东望着眼前这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回想起自己来到江城后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不禁感慨万千。
赵永志回自己房间把明天的行程认真整理了一遍,在几个关键节点做了标记,这才拿着行程表再次来到张卫东房间。
见张卫东站在那里沉思,他便安静地站在一旁,没有打扰领导的思绪。跟随张卫东近两年,他深知这位年轻领导有个习惯——在重大决策前,总喜欢这样静静地独处片刻。
“永志,你觉得江城怎么样?”张卫东忽然问道。
赵永志略一思索,谨慎地回答:“很有活力,特别是‘燕悦’上市后,感觉整座城市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以前大家谈论的都是传统制造业的困境,现在都在讨论新技术、新机遇。”
张卫东点点头,目光依然望着窗外:“是啊,一个龙头项目,能带动一整条产业链。你看那边——”他指向开发区东侧,“那是南宫集团的新电池工厂,再往北是赵氏集团正在建设的充电网络运营中心。仅仅半年时间,围绕着'燕悦',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生态圈。”
“这都是书记您一手布局的成果。”赵永志由衷地说。
张卫东却摇摇头:“不,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不过是顺势而为,搭了个台子。真正唱戏的,是千千万万奋战在一线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和工人们。”
他转过身,走到沙发前坐下,示意赵永志也坐下。
“永志,你跟了我这么久,觉得我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赵永志认真思考后回答:“书记更加沉稳了。刚认识您时,您就像一柄出鞘的利剑,锋芒毕露。现在,剑已入鞘,但威势更盛。就像今晚,您与几位商界前辈交谈时,那种举重若轻的气度,让人心折。”
这个评价让张卫东笑了起来:“你啊,也学会打机锋了。”
他掐灭烟头,神色渐渐严肃:“其实我经常在想,我们推动‘基石计划’,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证明我们比别人强?还是为了争一口气?”
不等赵永志回答,他自顾自地说下去:“今晚和南宫老爷子他们聊天,我忽然想明白了。我们做这些,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为了守护什么。”
“守护?”赵永志若有所思。
“对,守护。”张卫东目光深邃,“守护我们的工业基础,守护千千万万工人的饭碗,守护这个国家在惊涛骇浪中继续前行的能力。你看江城的这些工厂,每一个车间里都是活生生的家庭,他们的希望就寄托在这些生产线上。”
他站起身,重新走到窗前,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
“即将到来的金融海啸,可能会摧毁很多我们熟悉的东西。但只要我们保住了制造业的根基,保住了科技创新的火种,这个国家就永远有重新站起来的资本。这就是‘基石计划’最根本的意义——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赵永志默默点头,他终于明白张卫东今晚为何如此感慨。
原来在领导心中,科技强国不仅是宏伟蓝图,更是对亿万普通民众的责任与担当。
“对了,永志,”张卫东忽然想起什么,“你觉得南宫总的司机王小菲怎么样?”
赵永志没想到领导会突然问这个,愣了一下,耳根微微发红:“王师傅……人很专业,也很细心。刚才在楼下等候时,我们聊了几句,她对南宫总的生活习惯和工作节奏都很了解,安排得很周到。”
张卫东瞥了他一眼,似笑非笑:“你啊,竟然答非所问,我关心的是这个吗?你跟了我这么久,个人问题也该考虑考虑了。”
赵永志更加窘迫:“书记,我现在全部精力都在工作上,还没想这些……”
“工作和生活不矛盾,”张卫东拍拍他的肩膀,“有个知冷知热的人在身边,工作是能更有效率的。”
说到这里,张卫东眼中闪过一丝温柔。
他想起了妻子和儿子,想起了元旦那天在公园里的温馨时光。
正是家庭的支持,让他能在波澜壮阔的事业中始终保持内心的平静。
“好了,不说这些了。”张卫东看看表,“时间不早了,你也去休息吧。明天还要见高校的科研团队,得保持好状态。”
赵永志走后,张卫东站在落地窗前思考了良久。
他在想,明天在座谈会上,除了要了解目前高校的科研现状外,他要对高校的那些科研人员讲点什么呢?
在这个节骨眼上,自己召集这个座谈会的初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