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3章(2 / 2)
技术研发这东西时不我待。
如果两年他还搞不出来,那跟那些顶级镜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何况彼时国外的相机企业只怕也要攻克数码相机的技术难关。
这两年,他不止要解决镜头问题,还要把数码相机的相关技术难题解决。
“就两年。”
沈穗听到这话笑了起来,“行,等下我跟严君说,到时候具体的她来跟你沟通。”
拍了拍廖怀民的肩膀,沈穗觉得自己也挺资本家的,“我相信你可以的。”
她并非在画饼,而是试图用最小的代价来博一把。
以廖怀民心心念念的建厂这事来引诱他,让廖怀民把镜头这个大难题解决。
不然镜头要么品质一般,要么就是依靠国外的镜头。
那还谈什么自主品牌呢?
跟柯达的谈判中,沈穗了解到镜头的紧要性。
而前阵子盛怀安与富士的洽谈也再度证明了这一点。
两家在很多地方做了让步,但镜头相关寸步不让。
人家这般重视,说明这很重要。
那就试着去解决这个问题。
逼一逼廖怀民,万一能成呢?
沈穗不知道其中的底细,但严君知道啊。
“顶级光学工学,精密机械工艺,这不是生产制造玻璃廖怀民,两年时间去追赶人家百年技术,你开什么玩笑?”
这话严君没跟沈穗说。
沈穗敢提出这个要求,怕是对镜头所蕴含的工艺、技术知道的并不多。
可廖怀民能不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