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6章 另辟蹊径(2 / 2)
李来全也郑重补充道:“而且我们相信,不止我们两个有这个想法,集团里还有其他一些股东,特别是年轻一些的,也很有兴趣。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出资,跟着张副主席您博这一把!”
他看着张卫东,眼神灼灼:“我们研究过您过往的经历,从三羊市的农业改革,到梁西的‘钢铁大脑’,再到长三角的科技特区和现在的‘燕悦’电动汽车……您做的每一件事,看似大胆,最终都证明是有远见的、成功的!我们愿意在您身上赌一把!相信您的眼光和格局!”
房间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张卫东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沙发扶手,心中快速权衡。
这确实是一条他未曾预想到的路径——绕过保守的企业决策层,直接与有意向、有魄力的个人股东合作。这既避免了与赵星海正面冲突,又能实际吸纳到资金和资源,更重要的是,这代表了市场力量中对“基石计划”价值认可的一部分声音。
虽然单个股东的资本量可能不及整个星海集团,但如果能联合一批这样的“识货之人”,聚沙成塔,力量同样不可小觑。
而且,这些人往往在企业内部拥有一定影响力,他们的选择和成功,未来或许能反过来推动整个企业战略的转变。
“二位,”张卫东终于开口,神色严肃,“我必须再次强调,‘基石计划’,特别是基础材料研发,投入巨大,周期很长,风险极高。很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只有投入,没有回报,甚至……血本无归。你们确定要考虑清楚?”
李来全和赵万金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决绝。
“张副主席,我们明白!”李来全重重点头,“做生意哪有只赚不赔的?我们既然敢想,就做好了承担风险的准备!比起永远被人掐着脖子,我们更愿意赌一个自主自强的未来!”
“好!”张卫东眼中闪过一丝激赏,“既然二位有如此决心,那我也不再多言。具体的合作方式、投入方向、权益分配等等,需要详细的规划和法律文件。这样,你们可以先和其他有类似想法的股东沟通,形成一个初步的意向和资金规模预估。我这边会让专业的团队起草相关的合作框架协议。”
他顿了顿,补充道:“记住,一切要在合法合规、自愿透明的基础上进行。对于星海集团和赵董,我们要给予充分的尊重。”
“明白!明白!”李来全和赵万金见张卫东松口,顿时喜出望外,连连保证,“张副主席您放心,我们一定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绝不给您添乱!”
送走两位满怀希望的股东,张卫东站在房间的窗前,望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流,嘴角微微上扬。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赵星海的拒绝,并没有关上合作的大门,反而以一种更灵活、更具活力的方式,撬开了一道缝隙。
这让他对接下来的“寻金”之旅,有了新的思路和更强的信心。
强扭的瓜不甜,但自发向阳而生的藤蔓,或许能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他拿起手机,拨通了王越的电话:
“越哥,准备一下,我们可能需要设立一个专门用于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基石计划’的产业投资基金了……对,架构要清晰,规则要明确,既要保证国家战略主导权,也要给投资者合理的期待和退出机制……”
窗外,华灯初上,京城的夜晚刚刚开始。
而张卫东的“聚沙成塔”之路,也因这意外的访客,迎来了新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