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9章 体制外的尝试(2 / 2)
王哲在一旁安静地听着,此时才开口,问了一个更根本的问题:“东哥,如果理事会成立,它做出的决策,比如否定了某个院士领衔的技术路线,或者将重大项目的承担权给了一家民营企业,而拒绝了某家背景深厚的国企……这些决策,能否真正得到执行?会不会来自体系内外的阻力,最终让理事会形同虚设?”
王哲的问题,直指理事会能否拥有“实权”的核心。
张卫东目光凝重,这正是他最为担忧的一点。
理事会的权威,不仅来自于章程的授予,更来自于顶层的坚定支持和其决策本身的科学性与公正性。
“所以,我们需要最顶层的授权文件,需要明确的规则,也需要……”张卫东缓缓道,“在初期,用几个成功的典型案例,来树立理事会的权威和信誉。这需要我们精心策划,首战必胜。”
私下的讨论越深入,张卫东越发觉得这个理事会构想意义重大,但同时也清晰地认识到其中环环相扣的困难与挑战。
这无异于在现有体制旁边,尝试建立一条新的、更具活力的“快速通道”。
几天后,大长老办公室打来了电话,是秘书长的声音,语气一如既往的平和:“卫东同志,你提交的关于成立‘基石计划理事会’的构想,首长已经仔细阅研了。”
张卫东的心提了起来,屏息静听。
“首长认为,你的思考很有深度,也切中了‘基石计划’推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体制机制障碍。进行组织创新和治理模式探索,是必要的。”
听到这里,张卫东心中一喜,但秘书长的下一句话,又让他冷静下来。
“但是,”秘书长顿了顿,“此事关系重大,涉及面广,尚无先例可循。首长指示,需要提请更高层面进行专题研究讨论。让你不要着急,先继续按现有模式推进工作,同时可以更深入地细化、完善理事会的章程草案和风险评估预案,以备咨议。”
“是!我明白了。请转告首长,我一定认真落实指示,继续完善方案,稳妥推进各项工作。”张卫东立刻表态。
放下电话,他靠在椅背上,心情复杂。
这个结果,既在意料之中,也让他有些许失望。
意料之中的是,如此重大的体制外尝试,必然需要经过最高层的慎重决策;失望的是,看来短期内无法依靠理事会来分担他肩上日益沉重的压力了。
但他也从中得到了积极的信号——大长老并未否定这个方向,甚至认为是“必要的”,只是需要履行更高级别的决策程序。
这意味着,希望还在。
他重新摊开稿纸,拿起笔。
既然上层需要更完善的方案,那他就继续深化、细化。
章程的每一条款,权力的每一个边界,可能遇到的每一种阻力及应对预案……
他要将这份构想打磨得更加无懈可击,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这条体制外推动国家战略的尝试之路,注定崎岖漫长。
但他相信,只要方向正确,脚步不停,总能走出一条前人未曾走过的新路。
而“基石计划”的巨轮,在等待新动力的同时,也必须在他的掌舵下,继续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