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3章 千里之行(1 / 2)
黑色的“燕悦”电动车平稳地驶出江城,汇入初夏时节繁忙的高速车流。
车内,张卫东换上了一身普通的休闲装,戴着墨镜,如同一位寻常的商务人士,坐在后排。
赵永志亲自驾驶,目光专注地观察着路况。
“书记,咱们第一站定在三百公里外的庐州,按照导航显示,沿途有三个服务区有我们的合作充电站。”赵永志汇报道。
“嗯,按计划走就行。”张卫东点点头,目光投向窗外飞速后退的田野和城镇,“我们这次不看报表,不听汇报,就用普通车主的眼睛去看,去体验。”
这是张卫东的一贯作风。
他深知,再完美的顶层设计,如果底层执行不到位,或者脱离了实际用户体验,最终都可能沦为纸上谈兵。
“燕悦”作为“基石计划”在高端制造领域打响的第一炮,其成败不仅关乎商业利益,更关乎整个计划的公信力和未来走向。
他必须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尽可能经得起考验。
车子以巡航速度行驶了约一个半小时,仪表盘显示电量剩余不足百分之四十。赵永志按照规划,将车驶入了第一个标注有“燕悦合作充电”的服务区。
服务区规模不小,车流密集。两人开车转了一圈,才在一个相对偏僻的角落找到了四个“燕悦”专用充电桩。
让人皱眉的是,其中一个桩子屏幕上显示着“设备故障,暂停服务”的红色字样。
另外三个桩前,已经有两辆车在排队等待,还有一辆车刚刚插上枪。
张卫东和赵永志没有声张,默默地将车停在队列末尾。
等待的时间比预想的要长。
前面那辆车似乎遇到了点问题,车主在车和充电桩之间来回折腾,显得有些焦躁。
张卫东看了看时间,从排队到轮到自己,足足等了二十多分钟。
轮到他们时,赵永志熟练地操作起来。
扫码、授权、连接……步骤倒不算复杂。
但充电启动后,屏幕上显示的充电功率却让张卫东的眉头微微蹙起——远低于官方宣传的最大功率。
“应该是电网负荷或者桩本身输出限制。”赵永志低声解释了一句。
张卫东没说话,只是默默记下了这个情况。
充电过程中,他下车活动了一下,仔细观察着这个充电点。
卫生状况一般,没有专门的休息区或遮阳棚,旁边就是垃圾箱,气味不太好闻。
对于需要等待半小时以上的车主来说,这样的环境确实算不上舒适。
充至百分之八十电量(这是张卫东要求的,模拟大多数车主的日常充电习惯),耗时接近五十分钟。
两人再次上路。
“记录一下,”张卫东开口道,“第一,充电桩维护不及时,存在故障桩。第二,高峰期排队时间过长,点位数量可能不足。第三,充电功率不稳定,未达到标称峰值。第四,配套环境体验不佳。”
“是。”赵永志一边开户了自动驾驶,一边用便携式录音笔记录要点。
抵达庐州时,已是下午。
张卫东没有惊动当地任何人,让赵永志直接将车开到了位于市中心繁华商圈的一家“燕悦体验中心”。
体验中心的外观设计颇具未来感,巨大的玻璃幕墙,醒目的“燕悦”LOGO,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门口有穿着统一制服的保安和迎宾。
张卫东和赵永志像普通顾客一样走进去。
内部空间开阔,灯光柔和,布置着几辆不同颜色的“燕悦”展车,科技感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