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沉迷的周涛(2 / 2)
“因为……因为我觉得他更真实,他本来只是个普通人,被命运推着走,有很多无奈……”一旦打开了话匣子,周涛便再也收不住了,他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对人物的理解,眼神里闪烁着光芒。
杨明宇没有打断他,只是静静地听着,时不时地点头附和,或者提出一两个引导性的问题。
这场面,与其说是一场师生谈话,不如说是一场两个资深书友的线下交流会。
等到周涛终于意犹未尽地说完,才猛然惊觉自己好像说得太多了。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办公室里紧张对立的气氛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说得很好。”杨明宇给予了肯定的评价,然后话锋一转,“看得出来,你真的很喜欢这个世界。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不只做一个读者,而是成为一个像‘萧鼎’那样的创造世界的人?”
“创造世界的人?”周涛愣住了,“您的意思是……当作者?当大神?”
“没错。”杨明宇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个鼓励的笑容,“你想当大神没问题。这甚至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梦想。但是,你知道吗,真正的大神肚子里都得有货。”
“有货?”周涛不解。
“对,有货。”杨明宇站起身从书架上抽出了两本书,一本是厚厚的《史记》,一本是《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他将书放在周涛面前,开始了真正的谈话。
“你觉得,那些小说里动辄毁天灭地的法宝,那些听起来仙气十足的丹药,那些玄之又玄的修真境界,是作者拍脑袋想出来的吗?”
周涛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又觉得不对,摇了摇头。
“当然不是。”杨明宇笑了,“我告诉你它们是从哪来的。那些法宝的原型,很多都来自《山海经》、《搜神记》里的上古神器;那些丹药的设定脱胎于中国古代道家的炼丹术和外丹派理论;那些修真境界的划分更是蕴含了从《道德经》到《周易参同契》的哲学思想。”
杨明宇指着那本《史记》继续说道:“你喜欢小说里那些快意恩仇的侠客对吗?但你知道中国最早的‘侠’是什么样的吗?司马迁在《游侠列传》里,为我们描绘了汉代那些‘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的侠客风骨。你把这个读懂了再去看小说,你就会发现,哪些主角是真正的侠,哪些只是披着侠客外衣的莽夫。”
他又指了指那本诗词鉴赏:“还有,你觉得为什么那些大神写出的战斗场面,那么有画面感?‘黑云压城城欲摧’、‘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些句子,你是不是觉得很熟悉?那些作者只是把我们老祖宗几千年前就写出的意境用更通俗的语言重新描绘了一遍而已。”
“他们就像一群厨艺高超的大厨,用的食材其实都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而你呢,”杨明宇看着周涛,“你现在只是一个食客,吃得很开心。但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大厨,你就必须得去后厨看看,去认识每一种食材,了解它们的产地、特性和烹饪方法。否则,你永远只能停留在品尝的阶段,而无法进入创造的境界。”
这一番话让周涛呆住了。
原来自己引以为傲的那个玄幻世界背后竟然还连接着一个如此宏大的真实世界。他所痴迷的一切不过是冰山的一角。
他看着眼前的杨明宇,此刻在他眼中形象变得无比高大和神秘。他懂得甚至比自己这个资深读者还要多得多。
周涛的脸上露出了向往的神情。
杨明宇知道火候到了。
他重新坐回椅子上拿出一张纸和笔对周涛说:“所以,从今天起老师给你布置一份专属作业,这份作业不计入任何考试分数,只关乎你那个大神的梦想。”
“专属作业?”
“没错。”杨明宇在纸上写了起来,“很简单。从你最喜欢的那本小说里,找出十个你认为最有文化、最有韵味的词语、句子、人名或者法宝名。然后,利用这些工具书或者去图书馆查出它们的真正出处和背后的典故,写一份简单的寻根报告给我。”
周涛看着这份奇葩的作业,彻底愣住了。
让他去看小说,还让他去研究小说?这……这是什么操作?
“怎么?没信心完成?”杨明宇挑了挑眉。
“不……不是!”周涛立刻挺直了腰杆,生怕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溜走,“我能!我保证完成任务!”
“很好。”杨明宇将那两本厚厚的书塞到他怀里,“去吧。我等着看你的报告。记住,一个真正的大神首先得是一个博学的人。”
周涛抱着那两本书晕晕乎乎地走出了办公室。
晚风吹在脸上,让他大脑清醒了几分。他低头看了看怀里的《史记》和诗词鉴赏,又想了想杨明宇刚才那番话,心中仿佛有一扇尘封已久的大门被“轰隆”一声推开了一道缝隙。
办公室里,杨明宇看着周涛消失在夜色中的背影,端起茶杯又悠悠地喝了一口。
这颗最叛逆的种子已经被他成功地引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上。
当然,这条路还很长。指望他立刻就放下小说,拿起课本,那不现实。
但没关系,只要他开始了这场寻根之旅,只要他对知识本身产生了敬畏和兴趣,那么,离他主动拿起课本的那一天也就不远了。
杨明宇的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微笑。
下一个,该轮到那个为了一颗痘痘而“世界末日”的刘倩同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