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王昊的状元餐(1 / 2)
周涛开始被班里的同学尊称为涛哥,课间总有一群人围着他请教作文的立意和素材的运用,这让他这个小透明享受到了尊重。
刘倩也成了班里的化学大师,女生们不再找她讨论哪个牌子的粉底液好用,而是拿着成分表请教她“这个防腐剂对皮肤有没有影响”以及“两种酸性成分叠加使用会不会烂脸”。
用杨明宇的话说,整个班级现在是“人人皆可为师,万物皆可为学”。
然而,就在这一片向好且越来越好中,有人发现了问题。
这个人就是王昊。
他发现的那个危机,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每一个高三学生。
那就是——吃饭问题。
进入高三,学习强度增大,学生们的体力消耗巨大。按理说,学校食堂应该是他们补充能量的好地方。但现实是,江城一中的食堂那几个菜十年如一日的稳定,只能说能吃算不上好吃,偶尔还会给你来一道“西红柿炒月饼”或者“爆炒妙脆角”之类的黑暗料理。
高一高二的时候,大家还能靠着年轻的身体硬扛,或者时不时溜出校门打个牙祭。但到了高三时间紧张,食堂成了唯一的选择。
王昊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同学为了节省时间和金钱,开始用泡面、面包或者各种垃圾食品来当晚餐。
就连林天也经常因为懒得去食堂排队而啃着干巴巴的饼干。
“这哪行!”
王昊看着眼前这群营养不良的同学们,心中的商业意识开始觉醒了。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海里迅速成型。
他没有直接去找杨明宇,因为他知道,这种涉及到学校后勤管理的大事,光靠一个老师是解决不了的。他要玩就玩一把大的。
他要直接去和校长和食堂负责人谈。
当然,他不会像个愣头青一样直接冲过去提意见。商场如战场,不打无准备之仗。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王昊利用所有的课余时间,进行市场调研。
他设计了一份详细的《高三学生用餐习惯及需求调查问卷》,在“大14班”的qq群里进行发放和回收。
他蹲守在食堂门口掐算着不同窗口的排队时间。
他甚至还潜入了学校的小卖部,记录了泡面、火腿肠、辣条等的每日销量。
一周后,《关于高三学生营养改善及食堂盈利模式创新的市场调研报告》新鲜出炉。
报告里,他用精准的数据分析了当前食堂模式的“三大痛点”:1.效率低下,高峰期排队时间过长,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2.营养结构不合理,高油高盐,缺乏针对高强度脑力劳动者的优化;3.口味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导致大量学生到校内小卖部买垃圾食品。
紧接着,他提出了解决方案——推出专为高三学生定制的“状元套餐”。
这个“状元套餐”的核心理念就是“高营养、高效率、高附加值”。
高营养:由学校聘请专业营养师,设计每周不重样的菜谱,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均衡摄入。比如,周一补脑(深海鱼),周三明目(胡萝卜),周五解压(香蕉)。
高效率:实行预定制。学生可以在前一天预定第二天的套餐,食堂按需准备。学生到专用窗口,三十秒内取餐走人,彻底解决排队问题。
高附加值:套餐价格比普通餐食略高(比如高出3-5元),王昊用精算模型计算出,即使价格略高,食堂的净利润率反而会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