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重生1950神秘桃园空间 > 第398章 回顾五年稳步行

第398章 回顾五年稳步行(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岁末的夜色,如同浓稠的墨砚,深沉地覆盖着皎兰庄园。

书房内,仅有一盏黄铜台灯散发着温暖而明亮的光晕,将诛皎伏案的身影投映在身后那排顶天立地的红木书架上,如同一位历经沧桑的舵手,在静谧的港湾里检视着自己航船的航海日志。

他刚刚亲自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庆祝白金婚的至亲,喧闹与欢庆的余温尚未完全散去,但老人的心绪,已如同窗外沉淀的夜色,迅速回归到一种惯有的沉静与深邃之中。

书案之上,那柄陪伴了他大半生的桃木手杖静静斜靠着,杖身那被岁月摩挲得温润如玉的光泽,在灯下泛着幽微的光,仿佛与他手边那厚厚一叠刚刚送达的、关于皎兰集团“十二五”总结与“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加密文件,进行着无声的对话。

陈兰兰已被儿女们悉心照料着早些安歇了,毕竟连日来的欢聚与今日盛典,对于年近八旬的她而言,仍是颇为耗神之事。

诛皎独自坐在宽大的书案后,并未急于翻开那份凝聚了集团五年心血与成就的总结报告。

他先是缓缓拿起手边一个古雅的紫砂壶,对着壶嘴轻轻呷了一口其中用特殊泉水冲泡的参茶。

一股温润的暖流顺着喉咙滑下,悄然滋养着略感疲惫的经络,也让他的思维变得更加清晰、集中。

这五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实施的五年,也是皎兰集团在经历了早期迅猛扩张后,转向深耕细作、提质增效的关键五年。

外界看到的,或许是皎兰这艘商业巨轮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海洋中,始终稳健前行的风光。

但唯有掌舵者自己清楚,这五年间,他们经历了多少暗流汹涌,又做出了多少次的艰难抉择。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那份以深蓝色封面装帧的《皎兰集团“十二五”发展总结报告》上。

封面上,烫金的朱雀集团徽标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他伸出略显苍老却依旧稳健的手,轻轻翻开封面,露出了里面以精炼文字和详实数据构成的五年历程。

---

第一章:产业升级,涅盘之路

报告的开篇,直指核心——产业升级。

诛皎的指尖划过“传统产业优化”这一栏,眼神中流露出的是洞悉与决断。

五年前,当集团内部分元老还沉浸在传统制造业带来的稳定利润时,是他,力排众议,坚决推动了对旗下部分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传统工厂进行关停并转或技术改造。

当时承受的压力,至今记忆犹新。

“董事长,那几家纺织厂、低端五金厂,可是当年跟着咱们从百家镇合作社一起打拼出来的老底子,养活了多少乡亲!说关就关,这……这让老兄弟们心里怎么想?”一位跟随他数十年的集团副总,曾在他办公室红着眼圈争辩。

诛皎记得自己当时沉默了片刻,然后指着窗外庄园内那株历经风霜却愈发苍劲的百年桃树,声音沉稳而有力:

“老兄弟,你看那桃树。每年秋冬,它都得落光叶子,看似萧条,实则是为了积蓄养分,待来年春天开出更绚烂的花,结出更甜美的果。企业也一样,不舍弃旧的、不合时宜的枝叶,哪来的资源去滋养新的、更有希望的枝干?我们皎兰的根,在百家镇,在乡亲们心里,这永远不会变。但我们要带着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就不能只守着过去的功劳簿,必须向前看,向上走。”

最终,在他的坚持和耐心疏导下,改造计划得以推行。

集团投入巨资,引进了国际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和环保处理设备,将一部分工厂转型为高精度零部件加工和绿色建材生产。

同时,利用关停厂区的土地资源,结合当地特色,发展了集工业遗产、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体项目。

如今,报告上的数据清晰地显示:改造后的企业,劳动生产率平均提升了百分之三十五,能耗下降了百分之二十八,产品利润率反而比改造前提高了近二十个百分点。

而转型发展的新项目,不仅吸纳了原厂区大部分员工,还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成为了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

那些当初不理解的老兄弟,后来也纷纷感慨:“还是诛老看得远啊!”

目光继续下移,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部分。

这五年,皎兰集团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空天科技、深海探测、新能源等前沿领域投入了堪称天量的研发资金。

报告显示,仅二零一五年一年,集团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就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八点五,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甚至比许多专业科研机构都高。

“爸,我们在碳基芯片材料上的突破,虽然还处在实验室阶段,但性能参数已经逼近国际顶尖水平了。只是……这烧钱的速度,实在太快了。”某次家庭晚餐后,诛兴曾拿着厚厚的预算申请,脸上带着科研人员特有的执着与一丝忐忑向他汇报。

诛皎放下手中的茶杯,目光平静地看着儿子:

“兴儿,你知道当年我们合作社,为什么宁可全村人啃三年红薯干,也要挤出钱来买那台二手拖拉机吗?”

不待诛兴回答,他便自问自答:

“因为那不仅仅是台拖拉机,那是希望,是方向,是告诉我们,光靠人拉肩扛,永远改变不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现在你们搞的这些研究,就是咱们皎兰,乃至咱们国家未来的‘拖拉机’、‘收割机’!钱没了可以再赚,方向错了,时机丢了,那就真的追不回来了。放心去做,集团就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

正是这种近乎不计成本的投入和对前沿科技敏锐的嗅觉,使得皎兰集团在这五年间,不仅在传统产业优化上取得了显着成效,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赛道上,成功抢占了多个制高点。

报告列举了一系列亮眼的成果:自主开发的工业智能算法在多条生产线应用,效率提升显着;生物制药领域多个一类新药进入临床阶段;参与国家空天探测项目并提供关键部件;深海潜水器用新型浮力材料通过验收;光伏新能源转化效率持续突破……

这些成就,任何一项单独拿出来,都足以让一个企业傲视同侪,而皎兰却在多个领域全面开花。

---

第二章:全球棋局,落子无悔

翻过产业升级的篇章,诛皎的视线聚焦在“全球化深化布局”这一栏。

“十二五”期间,国际经济环境风云变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

然而,皎兰集团却在他的掌舵下,审时度势,逆势而上,稳步推进着全球化战略。

报告用大量的图表和数据,展示了集团在这五年间,如何通过直接投资、跨国并购、建立海外研发中心、深化与国际顶尖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等多种方式,将业务触角延伸至全球更广泛的区域。

“董事长,欧洲那边对我们的并购案设置了重重障碍,他们总拿技术安全说事,我看根本就是偏见!”负责国际业务的诛华,曾在越洋电话里难掩愤懑。

诛皎对着话筒,声音一如既往的平稳:

“华子,记住,做生意,尤其是做到跨国界的大生意,气量要比格局大。他们设置障碍,是因为我们的发展让他们感受到了压力,这是另一种形式的‘认可’。他们谈技术安全,我们就用更开放、更透明的方式合作,用过硬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说话。一时的不顺,不代表路就走不通,换个思路,或许海阔天空。”

在诛皎的指导下,皎兰集团改变了策略,从最初的直接并购,转变为技术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共享专利池等更灵活、也更易被当地接受的方式。

同时,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率先在沿线多个国家布局,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将中国制造、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带向了更广阔的世界。

报告中提到的一个典型案例,是在东南亚某国承建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

皎兰集团不仅提供了全套的工程设备和核心技术,还大量雇佣和培训当地员工,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完成后极大改善了当地的交通和经济发展条件,赢得了所在国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赞誉,成为了展示中国企业和中国形象的一张亮丽名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