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钢铁脉搏(1 / 2)
江州,江钢集团,一号高炉中央控制大厅。
这里曾经是充满了油污、噪音、汗水和粗犷吼叫的旧工业战场。而此刻,它已经蜕变成了一座充满科幻感的星际指挥舱。
原本布满仪表盘和物理按钮的操作台,被一整面长达五十米的巨型弧形LED屏幕所取代。屏幕上不再是简单的温度和压力读数,而是一座1:1实时渲染的数字孪生高炉。
高达2000摄氏度的铁水奔流、焦炭燃烧、煤气循环的每一个微观物理过程,都被遍布炉体的数千个启明-I工业传感器精准捕捉,通过5G专网以毫秒级的速度,全息映射在这个虚拟模型之上。
这是工业之心项目的终极大考——全自动闭环冶炼(Level5)点火仪式。
现场没有任何鲜花和红毯,只有一群穿着防静电工装、神情肃穆的技术专家。林远、孙大炮、汉斯、汪韬、王海冰,以及来自工信部、发改委乃至装发部的几位便装观察员,正死死盯着大屏幕。
“各项指标检查完毕。”
孙大炮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整个大厅。但他没有下达点火指令,而是转身看向站在指挥台中央的林远。
“总指挥,请下令。”
在这一刻,江钢的一把手甘愿成为了林远的副手。因为他知道,接下来的这场仗,靠的不是经验,而是算法。
林远点了点头,目光冷静如冰。
“启动‘启明’工业操作系统。加载‘盘古’冶炼大模型。接管一号高炉所有控制权。”
“点火!”
随着林远一声令下,无数行代码在后台疯狂奔涌。
“嗡——”
没有惊天动地的巨响,只有一声低沉的、如同巨兽苏醒般的电流嗡鸣声。屏幕上,代表数据流的蓝色光带瞬间点亮了整个数字高炉。
“边缘计算网关已激活!”王海冰盯着监控屏,语速飞快,“全厂320个边缘节点正在以每秒10GB的速度处理原始波形数据!震动频谱分析完成!热成像数据融合完成!气体成分监测正常!”
这就是启明-I芯片的威力!
依托于芯片内置的NPU和DSP单元,所有的数据清洗和特征提取都在“设备端”毫秒级完成。这就像是人类的脊髓反射,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手碰到火就会自动缩回。
“边缘侧响应延迟:3毫秒。”汉斯看着数据,惊叹地摇了摇头,“上帝啊,这比西门子的ProfiIRT还要快!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因为我们砍掉了所有中间商。”汪韬冷冷地插了一句,“芯片直连算法,没有操作系统层面的冗余调度。”
紧接着,边缘侧的数据汇聚到了那座位于厂区内的T4级私有云数据中心——“工业大脑”。
汪韬团队训练了三个月的盘古冶炼大模型,正式接管一切。
“模型推理启动。”
大屏幕上的数字高炉内部突然出现了无数条红色曲线,那是AI预测的未来30分钟内炉内温度场和化学反应的变化趋势。
“警告!模型预测,15分钟后炉腹部可能出现‘悬料’风险!概率87%!”
系统的合成音突然在控制大厅响起。现场的几个老工程师脸色瞬间惨白。悬料是高炉冶炼中最危险的事故之一,轻则停产,重则炸炉!
“人工介入!快!”江钢的总工程师下意识地就要去按紧急制动按钮。
“慢着!”林远突然伸手,拦住了他。
“相信系统。”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这是Level5测试。除非系统报警失败,否则任何人不得干预。”
总工程师的手悬在半空,冷汗直流。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只见大屏幕上,“工业大脑”瞬间生成三套解决方案,并在0.1秒内完成模拟推演。
“方案B最优。执行!”
指令下达。风机转速调整、富氧率提升、布料矩阵角度修正……
一连串复杂的微操在短短几秒钟内由系统自动完成,其精度和配合度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位拥有三十年经验的老师傅。
十分钟后。
“风险解除。炉况恢复平稳。铁水温度提升15度,焦比降低3%。”
当系统再次播报出这一行字时,总工程师一屁股瘫坐在椅子上,那是虚脱,更是震撼。
“神了……真是神了……”他喃喃自语,“这哪里是电脑,这是炉神爷显灵啊!”
然而,这还不是结束。
当第一炉铁水如同金色瀑布般从出铁口奔涌而出时,工业之心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江钢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