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飞鸟集325首全解读 > 第264章 飞鸟集263:致命的渴望,绝美的越界——小花的错位之爱

第264章 飞鸟集263:致命的渴望,绝美的越界——小花的错位之爱(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泰戈尔在这里展示了比第35首更冷峻的真理:羡慕是可以的,但强行模仿是致命的。

花与蝴蝶,虽然在形态上相似(都吸食露水、都有色彩),但在本质上截然不同。小花的悲剧在于它误读了自己的命运。它把“蝴蝶的道路”当成了自己的救赎,殊不知那正是它的死路。

这首诗因此具有了一种令人心碎的警世意味:不是所有的“渴望”都值得被“实践”。有些路(蝴蝶的道路),仅仅因为它是“别人的路”,看起来总是那么美;但当你真的踏上去时,迎接你的可能是尘土,而非天空。

三、延伸思考:接纳本相,还是至死方休?

这首诗留给我们一个巨大的、关于人生选择的诘问。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那朵“小花”,也都盯着某只“蝴蝶”。

那只“蝴蝶”可能是别人的生活方式,可能是某种不具备的天赋,也可能是一个不属于我们阶层的梦想。

我们面临两个选择:

选择一:智慧的止步(第35首的境界)

我们承认“我愿为蝴蝶”,但我们也清楚“我是一朵花”。我们接纳自己的根系,我们在枝头安然绽放,我们欣赏蝴蝶飞过,但不试图跳崖去追随。这是“认命”的智慧,是安于本分的宁静。

选择二:悲壮的越界(第263首的境界)

我们无法忍受“只能是花”的平庸。即便知道没有翅膀,即便知道结局是“尘土”,我们依然要纵身一跃。因为对我们来说,“在路上”(哪怕只有一秒)比“在枝头”(哪怕过一生)更重要。

泰戈尔没有评判对错。他只是把那朵“睡在尘土里”的小花展示给我们看。

在世俗眼里,它是失败者,是“东施效颦”的笑话。

但在理想主义者眼里,它是一具美丽的尸骸。因为它“寻求”过。它死在了“蝴蝶的道路”上,而不是老死在枯萎的枝头。它的死,带有“飞翔”的性质。

这首诗最终是一面镜子:

你愿意做一朵在枝头羡慕云的鸟(第35首),还是愿意做一朵在尘土里做过蝴蝶梦的花(第263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