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魔剑定天下 > 第204章 天下传功

第204章 天下传功(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嗡——!”

没有预想中天崩地裂的巨响,也没有劲气四射的冲击波。赫连霸那狂暴无匹、足以开山裂石的刀罡,如同撞入了一个无形无质、却深不可测的混沌漩涡,前冲之势骤减,耀眼的光芒迅速黯淡、消散,仿佛被那根手指轻易地“抹去”了存在。赫连霸只觉一股柔和却磅礴到无法抗拒、仿佛蕴含着整个大漠重量的巨力,顺着刀身逆袭而来,浑身剧震,气血翻腾,脚下不受控制地“蹬蹬蹬”连退七步,每一步都在沙地上留下深坑,方才勉强稳住身形,手中百炼精钢铸就的宝刀竟发出不堪重负的嗡鸣,脸上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骇与茫然。他倾尽全力的一击,竟被对方如此轻描淡写、近乎儿戏般地化解了!

潘二郎收指,负手而立,衣袂飘飘,不染尘埃。他望着惊魂未定的赫连霸,淡然道:“赫连宗主刀法刚猛暴烈,已得‘势’之三味,一往无前,勇气可嘉。然,刚不可久,盈不可守。刀者,百兵之胆,讲究的是一股决绝之气,然此气需凝而不散,发于一点,而非肆意挥霍。犹如这大漠狂风,虽可飞沙走石,势不可挡,然终有息止之时,且过刚易折,难伤磐石之本。尔宗心法,过于追求瞬间之极致爆发,以至经脉负荷过重,初时勇猛精进,久之势必伤及根本,犹如竭泽而渔。”随即,他结合《归墟剑理》中“收敛锋芒”、“凝练意志”、“以静制动”的至高哲理,寥寥数语,精准点出狂沙刀法几处关键运劲法门与内息运转的瑕疵与隐患,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之道,言语直指核心,如同庖丁解牛。

赫连霸如遭五雷轰顶,呆立当场,浑身冷汗涔涔而下。潘二郎所言,正是困扰狂沙刀宗数百年、历代先辈呕心沥血也无法解决的痼疾!甚至点出了他自身近年来已隐隐感到的经脉刺痛、内力运转时有滞涩的隐患!这已非简单的武功高低,而是直达武道本质的洞见!他猛地扔下手中宝刀,扑通一声双膝跪地,这位称霸西荒、桀骜不驯的一代豪雄,竟虎目含泪,抱拳过头,声音哽咽道:“潘宗师真乃神人!赫连霸有眼无珠,坐井观天,先前多有冒犯!宗师一席话,如暗室逢灯,绝渡逢舟!恳请宗师慈悲,传我正法,救我刀宗上下于水火!”至此,心服口服,敬若神明。

潘二郎在金沙城停留了半月之久。他并未藏私,不仅亲自为赫连霸及刀宗几位核心长老梳理经脉,修正了存在缺陷的核心心法,更公开传授了一些打熬筋骨、凝练刀意、提升持久战斗力的法门。消息如同飓风般传遍西荒,大小势力、部落首领、乃至一些凶名在外的沙盗团头目,纷纷备上重礼,前来拜见。潘二郎秉持“有教无类”之念,只要不是大奸大恶、血债累累之徒,凡有心向道者,皆可于城外设下的传功沙坛旁听讲。一时间,这片自古以来便充满厮杀与掠夺的土地上,竟出现了各族武者暂时放下刀兵、和平共处、共同切磋武艺、探讨武学的奇异景象,堪称百年未有之奇观。

离开风沙漫天的西荒,潘二郎一行人转而南下,穿越崇山峻岭,进入一片山高林密、终年云雾缭绕、空气中弥漫着湿润泥土与奇异花草芬芳的南疆地界。此地与中原风俗迥异,部落林立,各自为政,巫蛊之术、驱虫役兽之法盛行,对外来者戒心极重,排外性极强。南疆最具影响力的势力,是信奉巫神、擅长驱使各种诡异毒虫蛊物、令人谈之色变的五毒教,当代教主是一位神秘莫测、常年以彩纱覆面、被称为蛊婆婆的老妪。

潘二郎这位“中原宗师”的到来,立刻引起了五毒教的高度警惕。蛊婆婆认为这是中原势力意图渗透南疆的前兆,决意给这些不速之客一个下马威,甚至借机将其逼退或铲除。她派出手下精通蛊术的长老,在潘二郎一行人进入南疆腹地的必经之路——一片名为“万毒瘴林”的死亡地带,布下了一座极为阴毒厉害的“万蛊噬心阵”。此阵依托天然瘴气,林中遍布无色无味、能钻入毛孔的细微蛊虫,更有能扭曲光线、制造逼真幻觉、侵蚀神魂的诡异力量,不知多少英雄好汉葬身于此。

然而,潘二郎破妄之瞳已臻化境,阵法产生的种种恐怖幻象在他眼中如同透明气泡,丝毫不能动摇其心神。他周身混元先天一炁自行流转,形成无形的混沌力场,万毒不侵,那些细微蛊虫甫一靠近,便被那蕴含归墟之意的气息碾为虚无。他步履从容,如同闲庭信步,径直走向阵法能量波动的核心节点。周小娟紧随其后,琉璃赤焰至阳至刚,正是天下一切阴邪蛊术的克星,她甚至无需主动出手,只是将赤焰气息略微外放,所过之处,浓郁的五彩毒瘴便如滚汤泼雪般消散,那些隐匿在暗处、形态各异的毒虫蛊物发出凄厉尖啸,纷纷自燃,化为缕缕青烟。

阵法被轻而易举地破去,潘二郎却并未动怒,甚至脸上不见丝毫波澜。他看着从阵眼处惊惶现身的几位五毒教长老,语气平和如常:“巫蛊之术,亦是窥探天地生灵奥秘之一途,源于自然,用之正则可疗伤治病、趋吉避凶,济世救人;用之邪则操控心神、害人性命,祸乱苍生,终遭天谴。武道通天,万法归宗,追求的皆是超越自我、明悟天地至理,何必画地为牢,固步自封,排斥异己?”

此举让一直在暗中以秘法观察的蛊婆婆大为震动。她意识到,来者武功已臻匪夷所思之境,更兼胸怀广阔,非是寻常抢夺地盘的恶客。她终于亲自现身,邀请潘二郎至五毒教圣地万蛊潭畔的竹楼一叙。潘二郎与之论道三日,不谈具体武功招式杀伐之术,只论天地间生灭循环、阴阳转化、因果业力之道。他以贤王造化生灭之无上哲理,解析蛊术驾驭生灵、转化能量的原理,指出其过于侧重“死”、“控”、“掠夺”的弊端,点出若能参悟“生”之奥义,明了万物有灵、和谐共生的道理,蛊术亦可焕发新生,如草木之枯荣,日月之交替,循环不息,而非一味索取与毁灭。

蛊婆婆听后,沉默良久,身上那股阴冷的气息都似乎淡去了几分,最终长叹一声,声音沙哑却带着一丝明悟:“老身……坐井观天,执迷于术,近乎于魔矣。宗师之言,振聋发聩。”她当即下令,撤去对潘二郎一行的所有阻碍,并允许其在南疆任何部落传道,五毒教弟子不得干扰,若有心向学者,亦可前往听讲。

潘二郎在南疆的传道,颇具特色。他并未广泛传授那些凌厉的攻击性武学,而是侧重讲解如何利用南疆特有的浓郁草木精气、纯净的地脉灵气、甚至一些无毒草药的气息,来温和地淬炼肉身、滋养神魂、延年益寿的法门,以及大量实用的祛毒疗伤、强身健体的导引术与呼吸法。这些法门安全有效,贴近生活,深受各个部落的欢迎,许多苗人、彝人少年第一次接触到如此系统、正大、不依赖毒虫蛊物的修炼体系,眼界大开,仿佛看到了另一条通往强大的道路。

经此三地传功,潘二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之名真正响彻天下。其足迹所至,不仅传播了贤王武学的火种,更潜移默化地打破了地域隔阂,消融了陈规旧俗的坚冰,播下了和平与理解的种子。然而,树大招风,贤王武学的广泛传播,触动的利益蛋糕越来越大。这一日,当潘二郎一行人离开南疆云雾缭绕的群山,进入中域与东方交界处一座名为“清溪镇”的宁静古镇,准备稍作休整时,玄影如同暗夜中的蝙蝠,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潘二郎下榻的客栈房间内,低声道:“府主,镇外三十里处的黑风坳,发现天外天暗桩活动的清晰痕迹,似已尾随我们数日,并在镇中留下了特殊的联络标记。观其行迹,恐非单纯窥探,似有异动在酝酿。”天下传功之路,看来并非总是阳光普照,潜藏的暗流与杀机,已悄然涌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