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另一条路径(1 / 2)
龙宫内部,因宋茜带回的关于“利维坦”与“规则化身”的真相而弥漫的压抑氛围,并未随着时间流逝而消散,反而如同深海的水压,无孔不入地渗透进每一个角落,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委员会会议上的争论仅仅是冰山一角,更深的疑虑与彷徨在幸存者之间悄然蔓延。一种前所未有的认知束缚感,让许多原本致力于技术突破的研究人员感到了方向的迷失。
在这种背景下,宋茜提出的“规则缝隙”猜想,像是一颗投入死水微澜的石子,虽然未能立刻激起狂澜,却也在少数核心成员心中点亮了一盏微弱的、指向不同方向的灯。
\\\\
“……所以,你的意思是,我们不应该将‘观察者’或‘规则化身’视为一个需要战胜的敌人,而是……一种需要理解、甚至尝试‘沟通’的自然规律?”莉娜坐在数据分析台前,眉头微蹙,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她理解宋茜的想法,但接受起来依然困难。毕竟,一种能够主动“清除”文明的“规律”,实在难以用平常心对待。
“更准确地说,是理解其运行机制,找到它判定‘失衡’的阈值和标准。”宋茜的声音已经恢复了平日的沉稳,但眼底深处还残留着一丝疲惫与超越疲惫的锐利,“利维坦文明试图进行意识全员升维,与星球意志彻底融合,这无疑是一种对现有平衡的剧烈颠覆。但我们的目标不同,‘共存’与‘新生’,未必需要达到那种颠覆性的程度。”
陈老沉吟着,花白的头发在灯光下显得有些凌乱:“问题是,这个‘阈值’在哪里?我们如何得知何种程度的发展会触发‘清除’?渊鲸的记忆回响中,有相关的线索吗?”
宋茜摇了摇头:“没有明确的刻度。那更像是一种……基于本质的判断。但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无论是利维坦文明的毁灭,还是范博士日志中暗示的人类可能面临的危机,似乎都与对‘盖亚之脊’能量网络的深度干预和本质性改变有关。”
她调出了龙宫数据库中关于星球能量网络的模型图,那纵横交错的、贯穿地壳与地幔的能量脉络,如同星球的神经网络和血液循环系统。
“利维坦文明能够直接与能量网络对话,利用它进行建设,最终也因试图与之彻底融合而毁灭。而范博士时代的疯狂实验,同样是在试图强行抽取、扭曲甚至控制这种能量,将其武器化或用于极端的生命改造。这两者,都触及了星球存在的‘根本’。”
莉娜若有所思:“所以,你的‘另一条路径’是指……我们放弃对‘盖亚之脊’能量网络的深度干预和掌控,转而寻求一种……更温和、更表层的利用方式?或者,完全避开它?”
“不完全是避开。”宋茜的目光投向控制室中央那悬浮的三枚秩序碎片,它们正散发着稳定而柔和的光芒,“我们可能误解了‘秩序’的真正含义。路岩留下的‘回声’,渊鲸意志中那份古老的‘守护’,它们传递的并非‘控制’和‘征服’,而是‘调和’与‘维系’。”
她停顿了一下,组织着语言,试图将脑海中那个模糊的构想具体化:“我在想,三核共鸣之所以能稳定龙宫,能与渊鲸建立初步连接,正是因为它没有试图去掠夺或扭曲能量,而是在我们自身、秩序碎片、以及渊鲸意志(或者说星球能量场)之间,建立了一种和谐的‘共振’。这是一种‘请求’和‘回应’,而非‘命令’和‘夺取’。”
陈老的眼睛微微亮了一下:“共鸣……而非控制……你的意思是,我们未来的科技树,或者说文明发展方向,应该从‘掌控自然’转向‘融入自然’?利用类似共鸣的原理,在不破坏底层平衡的前提下,获取我们生存和发展所需的资源与技术?”
“这是一个方向。”宋茜肯定道,“但这条路注定艰难而缓慢,它要求我们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延续了数千年的文明发展惯性。而且,这或许能让我们避免触发‘清除’,但能否实现真正的‘新生’,尤其是在这资源有限的深海中,依然是未知数。”
会议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放弃掌控,选择融入,这听起来充满哲理,但实践起来却意味着放弃太多既有的技术优势和发展速度,对于习惯了工业化、科技化思维的人类来说,不啻于一场思想上的革命。
\\\\
就在宋茜与陈老、莉娜等人在高层探讨“另一条路径”的理论可能性时,龙宫的中下层研究团队中,一股潜流正在涌动。
以年轻却才华横溢的能量结构工程师——吴凯为首的一个小型研究小组,在反复分析宋茜带回的、关于利维坦文明能量形态的模糊数据后,得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推论。
“委员长,陈老,莉娜博士,”吴凯在获得紧急汇报许可后,带着他的数据板匆匆赶来,脸上混合着兴奋与不安,“我们小组对‘利维坦回声’中残留的能量signature进行了逆向建模和比对分析,有一个……一个可能极其重要的发现!”
他调出了一组复杂的能量波形对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