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彼岸的坐标(1 / 2)
臻至圆满的三核共鸣场,为龙宫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稳定与活力。能量如同温顺的血液,在龙宫的脉络中顺畅流淌,“深海织网”计划的效率因此提升了数倍,长期困扰的能源压力得到了根本性的缓解。空气中弥漫着的那股秩序力场带来的宁静气息,仿佛抚平了长期处于危机阴影下的集体焦虑,连最普通的日常维护工作,都似乎带上了一种专注而平和的仪式感。
然而,在这片祥和的背后,龙宫的高层却将目光投向了更深远、也更迫切的议题。圆满的共鸣,如同擦亮了窥探宇宙的镜片,让他们得以更清晰地审视自身的处境,以及那条通往“新生”的道路究竟在何方。生存的基础暂时稳固,但文明的未来,依旧笼罩在“观察者”那无形的阴影之下。
战略咨询委员会的会议频率明显增加,议题核心直指“方向”。
“我们就像修复了一艘船,储备了足够的食水,”陈老用他惯有的比喻开场,眉头却并未舒展,“但依旧漂浮在无垠的黑暗之海上。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可以靠岸的‘彼岸’,一个能让文明真正重新扎根、繁衍的‘新家园’。”
荒木调出了一系列星图和数据模型,他的语气恢复了研究者的冷静,但少了以往的偏执:“根据我们对‘观察者’活动痕迹的分析,以及从‘规则碎片’中逆向推导出的部分逻辑,可以推断,其‘清除’行为具有极强的‘区域性’和‘目标针对性’。它并非无差别地抹杀一切,而是聚焦于那些触碰到‘协议’红线的‘癌变点’。”他指向星图上几个被标记为高风险的区域,其中包括已毁灭的利维坦文明遗迹和地球旧文明核心区。
“这意味着,”莉娜接口道,“宇宙中可能存在未被‘观察者’重点关注,或者其‘注视’密度较低的区域。找到这些‘盲区’或‘安全区’,就是我们可能的‘彼岸’。”
理论成立,但如何定位?凭借龙宫现有的探测技术,所能观察到的宇宙不过是井口之天,根本无法进行如此宏观尺度的安全评估。
就在讨论陷入僵局时,一个几乎被遗忘的线索,再次浮现在宋茜的脑海——渊鲸那浩瀚的记忆回响,以及利维坦文明最终时刻投向它的、那道充满了悔恨与警示的意念碎片。
“我们一直在向外寻找,”宋茜的声音在会议室响起,带着一丝恍然,“或许答案,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在那位古老‘哨兵’的记忆之中。”
她环视众人,目光灼灼:“渊鲸见证了文明的兴衰,见证了‘收割’的执行。它的记忆库中,是否可能记录着那些未被‘清除’的、成功存续下来的文明火种所在的方位?或者,至少记录着那些因为遵循‘协议’而得以延续的生态乐园?”
这个设想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迷雾。
但如何从渊鲸那庞大到足以淹没个体意识的信息海洋中,精准地提取出关于“安全彼岸”的坐标?强行搜索无异于大海捞针,甚至可能再次引发意识迷失的风险。
“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莉娜沉吟道,目光投向中央那稳定运行的三核共鸣场,“既然我们已经能与渊鲸建立更深层次的和谐共鸣,为何不将我们的‘问题’,将我们寻找‘安全彼岸’的强烈‘诉求’,作为一种清晰的‘意向’,通过共鸣场传递过去?就像……投下一枚带有特定信息的浮标,等待拥有相关记忆的‘鱼儿’主动触碰?”
这是一种基于信任的“请求”,而非强行的“索取”。它符合“和谐共鸣”的理念,也规避了直接潜入记忆的风险。
计划被命名为“溯源之询”。准备工作细致而周密。宋茜再次端坐于共鸣场中心,但这一次,她的目标并非潜入,而是成为一座清晰的“灯塔”,一个发出特定频率“询问”的源头。
三枚秩序碎片在她周围缓缓旋转,散发着协调一致的柔光,将她的意识频率放大、纯化。她摒除杂念,将全部精神集中在一个无比纯粹的意念之上——寻找文明的“彼岸”,寻找能够避开“观察者”注视的、安全的栖息之地。
这股凝聚了龙宫全体幸存者生存渴望的意念,如同经过精密调制的能量波纹,通过三核共鸣场,沿着与渊鲸意志连接的通道,温柔而坚定地传递开去。
没有汹涌的记忆洪流,没有往昔之影的冲击。宋茜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片无垠的、平静的意识之海,她的“询问”如同投入海中的一颗石子,荡开一圈圈涟漪,向着无尽的远方扩散。
时间在寂静中流逝。控制室内,莉娜、陈老、荒木等人紧张地监测着一切数据,等待着可能永远不会到来的回应。
就在那“询问”的意念波纹似乎要消散在浩瀚之中时,异变发生了。
首先产生反应的,并非是渊鲸的主体意志,而是……那枚属于路岩的白色晶体!它突然发出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明亮的、充满生机感的温润光芒,仿佛在响应着“寻找新生家园”的呼唤,那光芒中蕴含的“守护”意志,变得无比清晰和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