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麦收尾声的行囊与离乡前的嘱托(1 / 2)
第五十八日
麦收的最后一日,打谷场的麦秸堆成了小山,空气中弥漫着新麦的甜香。林辰蹲在药圃边,将最后一批醒雾花花粉装进瓷瓶,青禾正用粗布缝制行囊,针脚细密得像她打理草药时的样子,阿木则在院里劈柴,斧头起落间,木柴裂开的纹路竟与风蚀谷的岩石有些相似。
“这是最后一捆麦秸了!”张大爷扛着麦捆走过,他的眼睛在星实粉的滋养下亮了许多,能看清三丈外的人影,“辰娃子,你们啥时候动身?我让我家老三给你们打两双耐磨的草鞋。”
林辰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后日一早走,张大爷。”他指了指墙角的竹筐,里面装着早已备好的物件——玄真师父给的止血粉,青禾晒的回音花干,阿木打磨的风音石药碾,还有从各岛带回的种子,用墨泉水浸过的布层层包裹着。
“西极山的瘴气厉害,”玄真师父拄着拐杖走进来,他今早特意从药庐赶来,怀里揣着个油布包,“这是我年轻时配的‘避瘴丹’,用焰光岛的炽阳花和冰火湖的紫根粉合的,每日一粒,能挡三个时辰的瘴气。”
林辰接过油布包,丹药的气息辛辣中带着清苦,像极了冰火湖岸边的风。“师父,您怎么知道这些配伍?”他想起爹的笔记里也提过类似的方子。
玄真师父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你爹当年从西极山回来,留过一张方子,说‘炽阳花性烈,能破瘴气;紫根粉性阴,能护心脉’,我不过是照着配罢了。”他拍了拍林辰的肩膀,“记住,草木无好坏,全在配伍是否合宜,就像人,再烈的性子,遇着能容你的人,也能生出温和来。”
青禾把缝好的行囊递过来,里面分了三层:上层放干粮和水袋,中层是草药和工具,底层垫着厚厚的棉絮,用来保护易碎的瓷瓶。“我在夹层里放了醒雾花的干花,”她轻声说,“黑水河的蚊虫多,这花能驱虫。”
阿木扛着捆好的木柴过来,柴捆上还绑着个小小的竹篮:“这是我跟李大叔学编的,能装还魂花,透气又结实。”他献宝似的打开篮子,里面铺着一层柔软的苔藓,“李大叔说,还魂花娇气,得用新鲜苔藓养着。”
傍晚,村里的人都来送行。王阿婆塞给林辰一包晒干的槐花,说路上泡水喝能安神;李大叔拄着拐杖,送了把磨得锃亮的柴刀,刀鞘上还刻着“平安”二字;石头娃的娘提着一篮煮熟的鸡蛋,非要让他们揣在怀里,说“吃了能长力气”。
打谷场的石桌上摆着简单的酒菜,玄真师父端起粗瓷碗:“这杯酒,祝你们一路顺风,也祝还魂花能在咱村扎根。”
林辰举起碗,酒液带着麦香滑入喉咙:“我定会把还魂花带回来,也会把西极山的草药种子带回来,让它们在咱这儿落户。”
阿木抢着说:“等李二哥的腿好了,我就教他吹影贝哨子,跟幻音城的乐声一样好听!”
青禾笑着补充:“我爹的笔记里说,西极山有种‘韧皮藤’,能编最结实的绳索,回来正好给药圃搭架子。”
夜色渐深,送行的人渐渐散去。林辰坐在药圃边,看着那些从异乡带回的草木——落星滩的星实树已经抽出新枝,雾隐山的回音花结了小小的花苞,墨影岛的墨叶草叶片上,月光流转得像极了影洞的活画。
“它们好像知道我们要走,”青禾蹲在他身边,手指轻轻拂过鸣音藤的叶片,“你看这藤,比今早又长了半尺,像是想跟着我们似的。”
林辰想起在回音谷时,石玄说过“草木有灵,能感人心”。或许这些草木真的懂,它们从异乡而来,在中原扎根,如今又要随着他,去往更远的地方,去完成一场跨越山海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