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章 盐引秘辛与慈母残影(1 / 2)
西极山的月光带着草木的清苦,林辰和沈公子牵着马穿行在林间小道上。忆魂石被林辰紧紧攥在掌心,石头的温度随着他的心跳微微发烫,裂痕里偶尔闪过一丝暗红,像在指引方向。
“按石头里的画面,渡伯背着伯母往山上走,应该是去了山顶的云隐寺,”沈公子拨开挡路的枝丫,“我去年来过西极山,那寺庙荒废了几十年,只剩个老和尚守着,说不定人就在那。”
林辰点头,目光落在前方被月光照亮的石阶上。自从知道母亲还活着,他的心就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既有焦灼,又有难以言说的期待。他开始频繁地触摸忆魂石,不是为了看画面,而是想从那些破碎的片段里,多捕捉一些母亲的影子——她说话的语气,她看他时的眼神,哪怕只是一个模糊的侧脸。
走到半山腰,石阶旁突然出现一块歪斜的石碑,碑上刻着“盐泉”二字,字迹被风雨侵蚀得有些模糊。林辰的脚步顿住了,忆魂石突然发烫,他下意识地握紧,眼前瞬间闪过一片白茫茫的盐田,母亲穿着粗布衣裙,正弯腰查看盐池里的结晶,阳光洒在她脸上,笑容比盐粒还明亮。
“怎么了?”沈公子回头问。
“我娘……好像在这里制过盐。”林辰的声音有些发颤,他蹲下身抚摸石碑上的字,“忆魂石刚才映出了盐田,她在这里待过。”
沈公子凑近看了看:“西极山确实有天然盐泉,据说几十年前有人在这里开盐场,后来因为战乱废了。你娘会制盐?这有什么特别的吗?”
林辰没说话,只是将忆魂石贴在石碑上,石头的光芒更盛了。这次的画面更清晰——母亲站在盐灶前,手里拿着一个竹筛,正将晒好的粗盐筛成细盐,旁边站着个穿僧袍的老和尚,正是云隐寺的守寺人。
“婉娘啊,你这制盐的手艺,真是一绝,”老和尚叹道,“比官盐场的还白净。就是太苦了,每天守着盐灶,手都糙了。”
母亲笑着摇头:“不苦,能让山里人吃上干净盐,比什么都强。再说……等辰儿长大了,我就不用躲了。”
画面到这里突然中断,忆魂石恢复了冰冷。林辰的眼眶有些发热,原来母亲这些年,是靠制盐在西极山立足的。可这又跟她被诬陷有什么关系?制盐难道不是好事吗?
“继续往上走吧,”沈公子拉了拉他的胳膊,“到了云隐寺,说不定老和尚能告诉我们更多。”
云隐寺的山门早已朽坏,只剩两根石柱立在月光下。寺里的禅房还亮着一盏油灯,一个穿灰色僧袍的老和尚正坐在蒲团上念经,听到脚步声,缓缓睁开眼。
“林施主,你终于来了。”老和尚的声音沙哑,却带着一种了然的平静。
林辰愣住了:“大师认识我?”
“二十年前,你娘带着半块盐引投奔老衲,说若有一天儿子来找她,就把这个交给他。”老和尚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层层打开,里面是半张泛黄的纸,纸上盖着红色的官印,正是朝廷颁发的盐引——允许私人开采盐矿、制作食盐的凭证。
“盐引?”沈公子惊呼,“伯母有官授的盐引?那她怎么会……”
“问题就出在这盐引上。”老和尚叹了口气,指了指禅房角落的一个陶罐,“你娘的制盐手艺是家传的,她年轻时在官盐场做过师傅,后来盐场被叛军烧毁,她带着盐引逃了出来,本想等战乱平息再复开盐场,却被人诬陷私自制盐、贩卖私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