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新的挑战(1 / 2)
国家神气医学研究中心顶层的“初心诊室”内,时光仿佛被那盏仿古煤油灯柔和的光晕所凝固,空气中还残留着一丝新春佳节特有的、慵懒而温馨的气息。林澈坐在那张陪伴了他无数个日夜的旧书案后,指尖无意识地拂过案面上岁月留下的木纹,眸中映着跳动的灯焰,思绪似乎还沉浸在过往的回忆里。
然而,这份宁静并未持续多久。
他腕间那枚设计简约、泛着冷银色金属光泽的个人终端,毫无预兆地爆发出了一阵极其尖锐、穿透力极强的震动蜂鸣声。这声音不同于寻常通知,它的频率和节奏都指向一个明确的信号——最高优先级紧急事件。
林澈眼神瞬间一凛,方才萦绕在眉宇间的温和怀旧之色,如同被寒风吹散的薄雾,顷刻间被一种全然的锐利和专注所取代。他迅速抬手,指尖在终端投射出的微光屏幕上一点。
“林博士,紧急情况!”通讯刚一接通,值班主任那熟悉的声音便迫不及待地传来,语气中带着一丝极力压制却依旧泄露出来的紧张,甚至还有几分罕见的困惑。“隔离观察区刚接收一名特殊病例,患者郑先生,症状……我们无法归类,所有常规检测指标均在临界值附近微妙波动,但整体生命体征,却在以一种持续、缓慢且无法阻止的趋势衰竭!”
“详细情况,我到了再说。”林澈的声音冷静得听不出一丝波澜,但起身的动作却快如闪电。他抓起搭在椅背上的白色研究服,一边疾步向外走去,一边利落地穿上,衣角在空气中划出一道凌厉的弧线。
当他快步穿过连接顶层“初心诊室”与核心研究区的封闭式空中廊桥时,脚下是数百米的高空,城市轮廓在晨曦微光中若隐若现。但林澈无暇欣赏,他的目光直视前方。廊桥另一端,两扇感应门同时滑开,沈雨霏和韩博的身影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
沈雨霏显然是从实验室直接赶来,鼻梁上还架着一副用于微观观测的智能眼镜,镜片后的美眸中带着询问与凝重。她习惯性地将一缕滑落额前的发丝挽到耳后,动作依旧优雅,但微微抿起的唇线透露了她内心的不平静。
韩博则是一身笔挺的深色制服,代表着安全与秩序保障部门的最高级别。他手中已经拿着一台超薄数据板,手指飞快地在上面滑动着,似乎正在调取初步资料,眉头紧锁,形成了深刻的“川”字纹。
三人交汇,没有任何多余的寒暄,只是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便默契地转向通往地下三层的专用高速电梯。电梯内部是冰冷的金属壁面,运行时的微弱嗡鸣取代了所有的对话。
与楼上“初心诊室”那种充满温情怀旧感的人间烟火气判若云泥,地下三层的特殊隔离区,空气带着经由最精密多重过滤系统净化后的微凉,弥漫着一种近乎无菌的、带着淡淡臭氧和金属气息的味道。柔和的冷白光带嵌在纯白色的天花板和墙壁接缝处,照亮了纤尘不染的通道。
单向强化玻璃观察窗外,数名身着严密防护服、资历深厚的研究员正聚集在那里,每个人都眉头紧锁,紧紧盯着观察窗内以及旁边数块巨大的监测屏幕。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的困惑。
隔离舱内部,柔和的光线均匀洒落。一位约莫五十岁左右的男性躺在符合人体工学的病床上,他面容依稀可见往日的儒雅与从容,但此刻,那双眼睛却空洞地睁着,望着纯白的天花板,没有任何焦距。他的神色是一种过度的、近乎诡异的“空无”,仿佛内在的意识、情感、乃至灵魂,都已从这具依旧维持着基本生理活动的躯壳中被彻底抽离。
然而,与他内在的“空无”形成残酷对比的,是实时监测他生命状态的全息投影。上面清晰显示着代表心率、血压、脑神经活性、基础代谢率等多条关键曲线。这些曲线并非剧烈波动,而是以一种极其缓慢、平滑到令人心悸的方式,坚定不移地、无可逆转地向下滑落,如同一条条注定要汇入死寂平原地表的溪流。
值班主任见到林澈三人,立刻上前,语速极快却清晰地汇报:“郑先生,知名学者,四十八小时前被家人发现陷入这种‘静默’状态。无任何外伤痕迹,排除中毒可能,无已知遗传病史或重大疾病史。我们动用了所有手段:高分辨率脑部ct、功能性RI均显示无结构性异常或异常放电;全身器官扫描未发现任何器质性病变。我们尝试了高浓度营养支持、多种靶向神经兴奋类药物,甚至……甚至按照应急预案,请来了慧明大师,以其精深的安魂印进行感应探查。”主任的声音顿了顿,露出一丝无力感,“结果,均告无效。他的‘神’,他的‘气’,仿佛……正在被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东西……‘稀释’。”
“稀释?”沈雨霏敏锐地捕捉到这个极不寻常的用词,她上前一步,靠近观察窗,目光紧紧锁定在患者身上,试图用她敏锐的感知去捕捉任何异常的能量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