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次元 >医魄 > 第185章 创新治疗

第185章 创新治疗(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静默者”如同一把无形而冰冷的枷锁,不仅禁锢着郑先生的肉体,更在持续地湮灭他生命的火光。常规医学的所有手段,无论是抗病毒制剂、免疫调节剂还是基因修复技术,在这未知的存在面前都如同石沉大海,激不起半点涟漪。由全球顶尖科研机构组成的联合团队,在巨大的压力下提出了数十种基于最新分子生物学、纳米医学甚至表观遗传学的激进方案。然而,在超级计算机进行的无数次高精度模拟测试中,这些方案无一例外均告失败,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方案被预测会显着加速那种恐怖的“生命信息均质化”进程,其结果是将郑先生更快地推向彻底“虚无”的深渊。一种无力与绝望的氛围,如同阴湿的雾气,悄然弥漫在研究中心的核心区域,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第一幕:歧路寻径

就在研究陷入山穷水尽的僵局,众人几近放弃之际,项目总负责人林澈,在审阅了堆积如山的失败报告后,做出了一个令许多习惯于线性思维的现代科学家感到惊愕的决定——他力排众议,宣布暂时搁置纯粹的、试图与“静默者”直接对抗的分子生物学思路,转而回归生命科学的古老本源,回归到由姜离所传承、注重人体整体性与能量流动的中医哲学体系。

在一次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的核心团队会议上,林澈站在全息投影前,上面展示着《黄帝内经》的古老篇章与现代生物学图像的对比。他的声音沉稳而清晰,打破了会议室内的死寂:“诸位,我们或许走入了误区。《黄帝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个‘静默者’,以我们目前的理解,完全可以将其视为一种至阴至寒、专门瓦解生命根基的‘外邪’。它的恐怖之处在于,它不像传统病原体那样与我们争夺气血津液,而是直接侵蚀、消磨我们生命最根本的基石——那股维持形神合一、对抗自然熵增的‘元气’或‘阳气’。现代仪器检测到的‘生命信息均质化’,在中医理论看来,正是阴阳即将离决、神气已然涣散的濒死绝症之象!”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专家,最终落在沈雨霏身上。沈雨霏眼中先是闪过一丝困惑,随即被骤然点亮的明悟所取代,她接口道,语气因激动而略显急促:“所以,林教授,您的意思是,治疗的关键,并非执着于去直接‘杀死’那个我们目前根本无法理解、也无法触及的‘静默者’本身……而是要想方设法,重新点燃、凝聚郑先生自身那已如风中残烛的生命之火,从根本上加固他的‘正气’,让他的生命系统获得足够的内在力量,去抵抗、去平衡那种外来的‘瓦解之力’!”

“正是如此!”林澈重重地点了点头,“这是一场发生在生命最底层的战争,我们需要的是为郑先生构筑一道坚固的‘生命防线’,而非派遣一支找不到敌人的军队去盲目冲锋。”

第二幕:古方新用

思路一经扭转,仿佛在密不透风的墙壁上凿开了一扇窗,眼前豁然开朗。

研究中心的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本分隔较远的中医药学部,此刻成为了绝对的核心。须发皆白、对古籍典藏如数家珍的老中医教授,与穿着白大褂、终日与量子计算机为伍的物理学家,以及致力于破解生命信息密码的生物信息学家,此刻并肩而坐,围绕着同一张巨大的椭圆形会议桌。

他们的目标明确:从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中寻找灵感,重点筛选、剖析那些历经千年考验,用于“回阳救逆”、“固本培元”、“安神定志”的千古名方,并试图用现代科学语言进行诠释和优化。

一位被特意请来的、年逾七旬的老药工,戴着老花镜,小心翼翼地捻动着来自珍稀药材库的顶级附子、野山参切片,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缓缓说道:“像这附子,大辛大热,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干姜,温中散寒;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黄芪,益气固表……它们的有效化学成分,在分子层面单独拎出来,或许确实与那‘静默者’没有直接的相互作用,就像拳头打在了空气上。”他顿了顿,浑浊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但是,当这些药材按照君臣佐使的法则配伍成方,经过特定煎煮,进入人体之后,所激发出的是一种整体性的、系统层面的效应,所调动起来的是一股蓬勃的‘生气’、是生命的活力!这股‘生气’,或许正是对抗那种‘死寂’的关键所在。”

与此同时,赵晴所领导的跨学科建模团队,正在尝试构建一个全新的理论模型来理解这一过程。赵晴在全息屏幕上勾勒出复杂的能量流与信息流图示,向团队解释:“如果我们不再将生命体仅仅视为一堆化学物质的集合,而是一个复杂的、高度有序的、具有强大自组织能力的信息-能量系统。那么,‘静默者’就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持续向这个系统注入‘无序’信息或能量的外来干扰源,它强行提高系统的熵值。而中医药的干预,尤其是这种扶正固本的治疗,很可能是在系统层面,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反熵流’,它增强了生命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和负熵水平,从而有效地抵抗了内部的无序化进程。”

基于这一全新的“扶正祛邪、以生气克死寂”的理论,林澈亲自牵头,联合多位国手级中医大师,综合古今,反复推敲,最终拟定了一个全新的治疗方剂,命名为——“回元辟邪汤”。

此方以古代急救名方“参附汤”和“生脉散”为基础进行化裁,大胆重用炮附子为君药,以其大热之性温煦命门之火,驱逐深入骨髓的阴寒;以百年野山参为臣药,以其浑厚元气填补五脏虚损,稳固生命根基;佐以煅龙骨、煅牡蛎,取其质量沉降之性,潜镇因元气虚浮而欲散的神魂,固摄濒临耗竭的精气;更巧妙加入麝香、柴胡等几味药性灵动、善于穿行透达的引经药,确保庞大的药力能够精准抵达全身经络脏腑,调和濒临离决的阴阳。

不仅药材配伍精益求精,煎煮方法也极为考究,采用了近乎失传的“九转还丹”古法。由老药工亲自监督,使用特制的紫砂药壶,以无根水(雨水)浸泡,先武火急煎附子以去其毒性存其药力,再文火慢炖诸药,期间需经历九次特定的升温、降温、搅拌、沉淀循环,旨在最大程度地激发和融合药材内在的“气”与“神”,而不仅仅是萃取其化学物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