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亮剑:从苍云岭,被旅长夸为虎将 > 第471章 装甲兵学院的成立

第471章 装甲兵学院的成立(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战役以基本告一段落,四野核心层的工作重心已从战略追击,转向更为艰巨的系统性建设。

刘川在野战军司令部的作战大厅里,这里如今悬挂着中国地图和亚洲地图,他的目光越过已基本标红的国内区域,投向了更广阔的周边。

聂政委将一份报告放在会议桌上:“部队休整、剿匪、巩固地方,这些工作都在按计划进行。各纵队汇报上来的情况,士气很高,但连续作战的疲劳也是实实在在的。司令员你提出的‘以休养战,以训促战’,

刘川转过身,点了点头:“仗打完了,但战斗队的思想不能丢。不过,未来的仗怎么打,靠什么打,需要我们看得更远一些。”他走到桌前,敲了敲桌面:“老韩、老刘、老朱、老肖、老谭,今天叫大家来,就是商量一下我们四野,乃至我们军队未来安身立命的根本——人才和技术。”

韩楚刚刚端起茶杯,闻言立刻放下:“司令员,你是不是又有新想法了?咱们现在的家伙式,比起一年多前,可是鸟枪换炮了。”他指的是那些缴获得美式和初步自产的122重炮和重型坦克。

刘亚接过话头:“装备是在更新,但我们在技术兵种,尤其是在装甲和航空领域的人才缺口非常大。现有的骨干大多是边打边学,或者依靠改造过来的日籍技术人员,系统性的培养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刘川示意机要参谋将几份初步方案分发给大家:“这正是我要说的。我目前在考虑一件事,在沈阳以现有的军工基础和技术人员为依托,成立两所专门的院校:东北装甲学院和东北航空研究院。”

谭正仔细看着方案:“装甲学院,这是要系统地培养坦克设计、制造、维修和指挥人才了?规模还不小,首期招生2000人?”

刘川肯定道:“对,我们不能总是靠缴获,也不能总指望别人的图纸。穆勒先生和陈致远教授他们带来了技术和初步的设计能力,但要把这些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需要大批懂理论、能动手的专业人才。这2000人,要从部队里有文化基础的战士、干部里选,也要从刚解放的城市里招收符合条件的青年学生。”

朱锐对技术装备最为敏感,他翻看着方案中关于课程设置的部分:“坦克理论、内燃机原理、装甲材料、火炮观瞄、战术指挥……好家伙,这可比我们当年在炮兵教导队学的东西深多了,也系统多了。这是要培养工程师和指挥官的结合体啊。”

“老朱说到点子上了。”刘川赞许道:“未来的装甲兵,不能只会开车打炮,更要懂得为什么这么设计,怎么维护,乃至如何改进和发展。穆勒先生同意出任装甲学院的名誉院长兼首席技术顾问,陈致远教授负责具体教学和研发组织工作。我们要给他们最好的支持。”

肖光的声音响起:“我支持,这事关咱们部队的长远战斗力。不过,招生和政治审查必须严格,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一定要确保根正苗红,思想过硬。政治部会抽调得力人手,配合学院做好这项工作。”

“这是自然。”聂政委点头:“不仅要技术过硬,思想更要过关。老谭,这事你和肖副司令多费心。”

刘亚更关心的是实际操作层面:“校舍、教材、教具、实习用的设备,这些都需要尽快落实。沈阳这边有不少原日伪留下的工矿企业和研究所,可以利用起来。我会协调后勤和工兵部门,优先保障这两所院校的建设。”

“还有那个航空研究院,”韩楚敏锐地指出了另一个重点,“咱们现在飞机不多,飞行员也主要靠小林觉他们带出来的老底子和改造的鬼子飞行员。成立研究院,是想自己造飞机?”

刘川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众人:“是的,造飞机。不仅仅是仿制现有的零式、九九式,还要研究更先进的机型。穆勒先生通过他的关系,帮助我们联系了一些在德国国内不得志的航空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有些人已经表示愿意来中国工作。虽然过程会很难,可能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甚至短期内看不到成效,但这一步必须迈出去,我们不能总指望天上飞的是别人的飞机。”

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自己造飞机,这个目标对于一支刚从小米加步枪发展起来的军队来说,显得格外宏大甚至有些遥远。

刘亚首先打破了沉默:“我同意司令员的判断。我们在东北打下了这么好的工业基础,鞍山的钢,抚顺的煤,沈阳的兵工厂,如果不用于向上突破,那就是浪费。困难肯定有,但事在人为。参谋部会全力协助,协调资源,疏通环节。”

朱锐也表态:“炮兵这边需要什么配合,司令员尽管下令。咱们的炮对空射击一直是个短板,如果以后自己的飞机能上天,对地攻击、侦查校射都能结合起来,那战斗力又能提升一个台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