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亮剑:从苍云岭,被旅长夸为虎将 > 第473章 莫斯科的博弈

第473章 莫斯科的博弈(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我们也可以接受分阶段的技术转让方案,比如先期引进雅克-11教练机或者拉-9活塞式战斗机的生产技术,作为阶梯,同时派遣大量技术人员和工人到苏联相关工厂进行实习培训。但我们最终的目标,必须是掌握喷气式飞机的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这是我们的底线,也是我们对国家、对民族的交代。”

谈判再次暂时休会。回到代表团驻地,气氛有些沉闷。一名年轻的技术人员忍不住抱怨:“他们还是不肯松口,总是强调困难,强调现状。我看他们就是不想把真东西教给我们。”

刘亚立刻严厉地看了他一眼:“不要胡乱猜测,谈判本就是互相试探、互相争取的过程。苏联同志有他们的考虑,我们要做的是找到双方利益的共同点,消除他们的疑虑。”

刘川摆了摆手,示意无妨:“有情绪是正常的。但我们不能急躁。”他环顾着在场的代表团成员,“彼得罗夫个人的态度不能代表全部。我们需要多渠道做工作。刘亚,你通过军事顾问团的老关系,再想办法接触一下苏联军方的高层,从战略需求的角度游说。技术组的同志,这几天整理一份更详尽的报告,突出我们沈阳现有工业基础和对未来航空产业的规划,要具体,有数据支撑,让苏方看到我们的决心和潜力,而不只是伸手索取。”

他沉吟片刻,又对随行的谭正派来的政工干部说:“联系一下使馆,看看能否通过友协、工会等民间渠道,制造一些友好的舆论氛围。我们要让苏联社会各界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真诚和渴望。”

接下来的几天,中国代表团行动起来。刘川拜会了苏联国防部几位实权人物,在会谈中,他不再局限于具体的技术请求,而是更多地从全球战略格局、社会主义阵营的协同防御角度,阐述一个强大中国空军的重要性。刘亚则带着技术团队,与苏方对应的技术官员和专家进行了多轮密集的技术磋商,用详实的数据和清晰的规划,一点点消解着对方关于“中国不具备消化能力”的质疑。

与此同时,国内也传来了消息。聂政委通过密电告知,中央在听取初步汇报后,同意在贸易协定和矿产开发等方面,向苏方提供更优惠的条件,作为技术引进的补偿和诚意的一部分。

转机出现在一次非正式的酒会上。彼得罗夫的态度缓和了一些,他端着酒杯对刘川说:“刘川同志,我必须承认,您和您的团队表现出来的专业、执着和远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不仅仅是要飞机,你们是要建造飞机的能力。这种眼光,很难得。”

刘川与他碰杯,诚恳地说:“这是因为我们经历过落后就要挨打的痛苦。我们不想,也绝不能永远落后下去。苏联老大哥走过的路,我们希望能跟着走,学着走,我们是社会主义的一员。”

彼得罗夫沉默了片刻,终于松口:“关于雅克-11和拉-9的生产技术转让,以及派遣实习生的事情,我想,我们可以纳入下一阶段经济援助的框架内详细讨论。至于米格-9……”他顿了顿,看到刘川目光,笑了笑:“或许我们可以先从部分图纸和技术资料的共享开始,同时帮助你们建设一个具备飞机大修和部件制造能力的工厂,作为迈向整机生产的过渡。这需要时间,也需要你们投入巨大的资源。”

刘川心中一块大石稍稍落下,他知道,这已经是目前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一口吃不成胖子,能打开这个口子,就意味着种子已经埋下。他紧紧握住彼得罗夫的手:“感谢您,彼得罗夫同志,感谢苏联老大哥,时间我们有的是,资源我们会倾尽全力,我们相信,这只是我们两国在航空领域深度合作的开始,”

当晚,刘川在给中央密电中写道:“经过艰苦谈判,已初步达成意向:苏方原则同意向我方转让雅克-11初级教练机、拉-9活塞式战斗机全套生产技术资料,并接受我大规模技术工人及工程师实习;同时,就米格-9喷气式战斗机,同意先行提供部分设计图纸及技术标准,并援建一座具备飞机大修和关键部件制造能力的现代化航空工厂……此事成行,我将航空工业之基石可谓初步奠定。然,苏方在核心尖端技术领域仍多有保留,后续消化吸收及自主创新之路,依然漫长且艰巨……”

发完电报,刘川望着莫斯科夜晚的灯火。谈判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但他心中并无太多轻松。引进技术只是第一步,如何将这些技术真正变成自己的,如何培养出属于中国自己的航空人才,如何在此基础上实现追赶甚至超越……这一切,都还需要他和他的同志们,付出比谈判桌上更多的智慧和汗水。

远方的祖国,正翘首以盼他们带回的“火种”,而这“火种”能否形成燎原之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