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交接棒重千钧嘱 新征程始于足下(2 / 2)
老同志们对他的谦逊和远见赞不绝口,也给了他很多中肯的提醒和祝福。这些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实则是陈临海在悄然编织更广泛的人脉和理解,为未来可能的回归或更长远的发展积累口碑和基础。
在离开区委大院的前一天晚上,陈临海独自在办公室整理物品。
夜色已深,窗外区委大院一片寂静,只有路灯散发着昏黄的光晕,巡逻保安的手电光柱偶尔划过。
他环顾这间熟悉的办公室,这里承载了他来到东河区后的无数个日夜,有奋笔疾书的专注,有艰难决策的煎熬,也有项目成功后的喜悦。
墙上的东河区地图,每一个标记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书架上那一排排政策文件和调研报告,记录着他与这片土地共同成长的足迹。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厚厚的、边角已经磨损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了他到东河区后深入基层调研的点点滴滴,对企业、群众的困难诉求的原始记录,对各类复杂问题的独立思考,以及一些尚未成熟但充满前瞻性的工作设想。
他将这个笔记本小心地收进行李箱,这是他东河岁月最珍贵的纪念和知识积累,也是他未来应对更复杂局面的智慧宝库。
最后,他拿起笔,铺开信笺,给区委书记李卫国写了一封简短但情真意切的信。
在信中,他再次感谢了李书记在他任职期间给予的信任和大力支持,简要汇报了工作交接情况,并恳请李书记在他学习期间,对商贸新城的工作,尤其是可能遇到的干扰,多加关注和指导。
这不是例行公事,而是一种政治上的坦诚、尊重和托付。他将信密封好,放在办公桌显眼的位置。
做完这一切,他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到一种阶段性的释然与充实。交接的不仅仅是权力和文件,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对这片土地的深切期望。
第二天清晨,陈临海没有惊动太多人,只让司机将他送到高铁站。
在进站口,他回头望了一眼这座在晨曦中渐渐苏醒的城市,东河区的轮廓在薄雾中显得宁静而充满生机。
他想起了刚来时面对的困境,想起了与赵东升的一次次博弈,想起了商贸新城从蓝图变为现实的艰辛与自豪,也想起了妻子田娇娇无条件的支持……往昔岁月,如同电影画面般在脑海中闪过。
他知道,省委党校的学习,将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淬炼思想、开阔视野、积蓄力量的驿站。
前路充满未知,也充满希望。他拎起简单的行囊,最后看了一眼这片奋斗过的热土,然后毅然转身,汇入熙熙攘攘的人流,步伐坚定地走向检票口。
东河区的篇章暂时翻过,属于陈临海的更广阔征程,正伴随着高铁的汽笛声,呼啸而来。等待他的,是思想的碰撞,是格局的提升,也是命运齿轮的又一次加速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