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黄老余韵:道家的平衡(下)(2 / 2)
好巧不巧,正停在“季氏铁匠铺”的门口。
车帘掀开。
露出了一个面容清瘦、眼神温和,却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沉稳气质的中年人。
刘恒。
他看着这家生意红火、百姓脸上都带着笑容的铁匠铺,眼中闪过一丝好奇。
他看到了那个正在给一位老农修补锄头的小五,看到了正在给孩童分发糖果的阿蛮,最后……目光落在了那个坐在门口,安静地削着竹简的季风身上。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
没有火花。
只有一种如水般的平静。
季风没有下跪,甚至没有起身。他只是对着这位即将开创“文景之治”的新帝,微微颔首,算作致意。
刘恒也没有生气。
他反而在季风的眼中,看到了一种他十分熟悉的,也正是他毕生所追求的东西——
“黄老之意”。
那是历经了沧桑之后的淡泊,是看透了繁华之后的宁静,是顺应自然、与民休息的慈悲。
“……先生,好雅兴。”
刘恒突然开口,声音温和。
“……陛下,好气度。”
季风微笑着回应。
简单的两句对话,却仿佛道尽了千言万语。
刘恒放下了车帘。
“……走吧。”
他对车夫说道。
“……这长安城,有这样的‘隐士’,朕……心安了。”
……
【时代的更迭】
汉文帝即位后。
真的如季风所预言的那样,大兴“黄老之学”。
他废除了秦代以来的许多苛法,废除了连坐法,废除了肉刑。
他提倡节俭,甚至连自己的龙袍都打了补丁。
他轻徭薄赋,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长安城,终于迎来了真正的春天。
那种压抑在人们心头几十年的“寒冷”与“恐惧”,终于彻底消散了。
“季氏铁匠铺”里,季风手中的竹简,也刻完了最后一卷。
那是《墨子·非攻》的终章。
“……师兄。”
这一天,小五兴奋地跑了进来。
“……朝廷发榜文了!文帝陛下下令,要在长安设立‘太学’,还要招募天下的工匠,去修缮水利,制造农具!!”
“……而且,陛下还特意提到了,要广开言路,百家争鸣!我们墨家的学说……也可以公开传授了!!”
小五激动得满脸通红。
“……我们,不用再‘藏’了!!”
阿蛮也走了出来,她的手中牵着一个小女孩,那是她收养的一个孤儿。
“……师兄,我们……真的等到了吗?”
季风放下手中的刻刀,缓缓站起身。
他走到门口,沐浴在春日的暖阳下。
他看着街道上那熙熙攘攘的人群,看着那些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的百姓。
他想起了师父。
想起了高渐。
想起了石头。
想起了素心。
想起了那些为了这个“凡人”的时代,而牺牲在历史长河中的无数墨者。
“……是啊。”
季风的眼角,有些湿润。
“……我们,等到了。”
“……这,不再是‘神’的天下。”
“……也不再是‘王’的天下。”
“……这是……”
他伸出手,仿佛要触摸这温暖的风。
“……‘万民’的天下。”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