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到访 股东(2 / 2)
“留了有,具体怎么搞,还不清楚。”对方答道。
“行,先把卖场和宾馆的合同签了,等施工顺利,水韵那边再继续就行。”
“拜托了,黄工。”他说道。
三哥和黄工把关,他还是放心的。
结果一个电话打下来,午饭也就吃到头了。
问清是中央空调的事,“志才,你这个做得很对,现在深圳这边的办公和高档公用场合,基本是采用的这种工艺,很时髦的。”
“我公司也是这样的,据财务说,挺节约电费的。”他说道。
“小蔓,看看这就是差距,我们那边没有见过我的东西,这里已经习以为常,可见进步、和学习,永远都是对的。”
“是呀,以后真得到处走走,才有发现。”蒋蔓肯定站在他这头。
出门找车时,两人这才感受到深圳的热,不过阴凉处有微风,不是中川那种闷热,可以接受。
“走,到公司里去看一下,今天加班的人不多,相对清静点。”邓增军说道。
杨志才也是很期待,另外两名股东是什么样的人。
老大把盖子捂得严,现在也没漏一点口风。
深圳之大,对比新绵来说,数据一目了然。
20多分钟了,新绵早已经穿城而过,而杨志才问了第三次,增军老大仍然说“快了!”
这就是现实的差距。
好在10分钟后,在一栋名为“俊峰大厦”的办公楼下停了。
下车后,目测应该有20层,但在一众建筑中,算是普通型,这就是大都市,比前段时间见的陆家嘴还显得,更加繁荣。
摁了16的楼层号后,看电梯没人,他才快速地介绍了股东情况。
大股东刘洋,广州人,新加坡国立大学金融管理专业,家庭条件富裕,擅长资本项目的前期发掘工作。
股东柯以平,深圳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广东虎门人,言语不多,对科技类企业研究颇深,股权投资都由他操刀。
“我自己嘛,就是给他们打下手,融资调度。”他谦虚地说道。
看这名头,就知道不凡,“泛亚投资”的牌子,就知道野心也不小。
“公司员工就60多人,目前办公区有800多平方。”邓增军介绍道。
现在来说,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大型企业了,看来这一年多来,他们找准方向,应该是狠赚了一笔。
今天加班的人不多,三人穿过办公区,就往里面走。
想不到里面还有个看,小型酒吧、茶楼的空间。
果然,和他们年龄相差不大的两位年轻人正等着。
“我同学杨志才,这是我的搭档刘洋、柯以平。”
两人分别握手后,才介绍了蒋蔓。
大家都没有拘束,而是很快喝起了下午茶。
刘洋比大家都大三岁,喜欢称他为“洋崽”。
“志才,我就开门见山的说几句,前天看了你的专访,增军和我又是好兄弟。”
“我们比较好奇的是,你短短几个月,怎么就创造了如此多的成绩出来?”刘洋口语中有明显的港台腔调。
“是喔,我也是球迷,恨不得也投钱给你,组织队伍直接上。”柯以平接话道。
弄明白主要意思,他就知道怎么说话了。
“洋哥,增军老大知道,我家里比较穷,到单位奋斗几年,结果破产了。”
“这半年来,确实有运气成分,就贷了30万,现在名下有几家企业。”他说道。
“我归纳下,联络到了恰当的人,用好了手里得人脉关系,然后共同得利的方式,分配股权。”
“不然,后面的资金入股、贷款,真是没法操作。”
于是大致把他的做法讲了出来。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
“你能把所有的能量发挥出来,就证明了你的能力,以后多多交往,靓仔。”刘洋用广东的语气说道。
“今天就是过来取经的,我马上也计划开家投资公司,还不知道怎么架构呢?!”他说道。
“志才计划把自己的企业,全部装在公司里面,应该是明年开始,他的资金出来,才会投入到股权企业里,上次提过。”邓增军说道。
“是的,我计划开通手机售卖业务,估计占用资金会多一些。”他赶紧补充
“怪不得,志才,待会儿也算我一个,赛格市场那边熟人多,可以帮你介绍一下。”柯以平说道。
“好啊,柯哥,谢了。”
毕竟初次见面,他也有很多问题,没有说出来;后面有的是时间,忍住了。
相互聊了下各地见闻后,第一次下午茶会,就顺利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