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重生三国之三造大汉 > 第353章 天子入阵

第353章 天子入阵(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刹那间,所有的线索在诸葛亮脑海中串联起来——刘禅亲征渡河,陆逊、关平强渡黄河威胁邺城,声势浩大却并未实质接战,魏军迅速撤退……原来,根本不是什么惊人的战术胜利,也不是什么“觉醒”或“魂穿”,这一切的一切,仅仅是因为——

因为眼前的这位年轻皇帝,担心他诸葛亮的安危,不惜放弃攻取洛阳、放弃全歼魏国主力的千古良机,调动举国兵力,摆出倾巢来援的架势,硬生生用这“虚张声势”,将司马懿的大军给“吓”跑了!

他所有的谋划,所有的牺牲,所有的行险一搏……在这一刻,仿佛都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然而,预想中的失望、痛心、甚至愤怒并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如同暖流般汹涌澎湃、瞬间冲垮了他所有心理防线的巨大感动!

他为了大汉,可以牺牲自己。这是他作为臣子,作为那个继承了“诸葛亮”记忆和责任的人,认为最理所应当的选择。

可他从未想过,那位他一路看着长大、有时甚至觉得有些“不成器”的少主,那位大汉的天子,竟然也愿意为了他,放弃那唾手可得的万里江山,那足以名垂青史的不世功业!

这份超越了君臣纲常,近乎于“情义”本身的抉择,重重地撞在了诸葛亮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他怔怔地看着刘禅,看着对方眼中那毫不掩饰的关切与如释重负,喉头像是被什么东西死死哽住,鼻子一酸,眼前瞬间一片模糊。积蓄了数十年的操劳、隐忍、算计,以及此刻汹涌而来的、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终于冲破了那永远冷静自持的外壳。

两行热泪,不受控制地从他那深邃的眼眶中滑落,沿着清癯的面颊,滴落在胸前的衣襟上,晕开小小的湿痕。

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比如“陛下不该如此”、“此乃误国之举”,却发现任何言语在此刻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最终,他只是深深地看着刘禅,千言万语,化作一声带着哽咽的长叹,以及一个无比郑重、几乎用尽全身力气的躬身:

“陛下……老臣……何德何能……”

谋划落空,战略意图未能实现,但晋阳之围已解。诸葛亮迅速从巨大的情感冲击中恢复理智,他知道,此地已不可久留。

壶关仍在魏军手中,犹如一根钉子,卡住了通往晋阳的后勤咽喉。只要壶关不克,晋阳就是一座孤悬在外的飞地,补给困难,随时可能再遭围攻,且会牵制大汉大量兵力。

在与刘禅商议后,诸葛亮果断决定:放弃晋阳,全军撤退。

但撤退,并非简单的败退。他命令王平、廖化、姜维、邓艾等将领,率领精锐,牢牢守住已经夺取的野王、怀县,以及重新夺回的天井关等并州南部战略要地,构筑起一条新的、与魏军隔壶关对峙的防线。这为未来再次北伐,保留了宝贵的桥头堡和前进基地。

而司马师在惊魂稍定后,自然不肯轻易放弃晋阳这座并州核心。他派遣钟会率军重返晋阳。

当钟会的军队开进晋阳城时,他们惊讶地发现,城内秩序井然,府库中带不走的粮草器械堆放整齐,民居完好,百姓生活如常,丝毫没有经历战火洗劫或被强制迁徙的迹象。

钟会策马行走在晋阳的街道上,看着这一切,不禁喟然长叹,对身旁的副将说道:“诸葛亮……这是根本没把晋阳当做暂居之地啊。他此举,是笃信他大汉迟早会打回来,届时,这晋阳城,连同城中的百姓、物资,都还是他大汉的财产。其志……不在小啊。”

他抬头望向南方,仿佛能看到那条以壶关为界,即将形成的漫长对峙线。他知道,战争,还远未结束。而那个让他父亲,让他老师都敬佩不已的对手,虽然此次未能竟全功,但其留下的布局与那份可怕的自信,已然为未来的天下格局,埋下了新的伏笔。

晋阳,暂时重归魏国。但并州的烽火,并未熄灭,只是转为了隔着壶关天险的无声对峙。而携带着复杂心绪返回长安的诸葛亮与刘禅,他们的君臣关系,也因这次晋阳之行,悄然发生了某种深刻的、超越传统的改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