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司马昭之心(2 / 2)
“想必诸公已知,中原之地,暂遭蜀寇侵扰。”他将一场几乎亡国灭种的惨败,轻描淡写地说成“暂遭侵扰”,“此非战之罪,实乃蜀诸葛亮狡诈,趁我内务纷扰之际,行偷袭之举!然——”
他话锋陡然一转,音量提高,充满了煽动性:“我大魏立国数十载,根基深厚,民心所向!中原亿万百姓,心向魏室者,十之八九!他们此刻,正翘首以盼王师归来!蜀寇所占,不过空城几座,其所行暴政,早已天怒人怨!”
他善于把控人心,深知这些远离中原的豪酋,对中原的富庶繁华既向往又带有某种偏见。他极力渲染蜀汉的“不堪”:
“蜀地本乃蛮荒,刘备、诸葛亮不过织席贩履、躬耕陇亩之徒,侥幸窃据神器,岂知治国之道?其所用之将,多乃边地莽夫;其所依之兵,多为南蛮山越;其所行之政,苛捐杂税,民不聊生!中原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日夜泣血,盼望我大魏王师,如久旱盼甘霖!”
他观察着台下众人的反应,看到一些人眼中露出了感兴趣和认同的神色,心中暗喜,继续加码,抛出了最具诱惑力的筹码:
“诸公!”他张开双臂,仿佛要拥抱所有人,“今日昭与陛下,暂驻辽东,非为久居此苦寒之地!实乃以此地为基,重整旗鼓,汇聚忠义之士!不日,待羊祜、陈泰二位大将军,引二十万关中、并州精锐东出,与本王会师,便是我们挥师南下,克复中原之时!”
他走到豪强和胡酋们的席前,目光灼灼地扫过每一个人:
“诸公今日助我,便是雪中送炭!便是匡扶社稷之功臣!他日光复神州,论功行赏,尔等皆是我大魏再造之元勋!裂土封侯,世袭罔替,与国同休!中原之富庶,岂是这辽东苦寒可比?锦绣河山,金银珠玉,娇妻美妾,皆在等待诸位去取!”
“裂土封侯”四个字,如同重锤,狠狠敲在在场许多人的心上。尤其是那些本地豪强,他们世代困守辽东,对中原的繁华早已垂涎三尺。而乌桓、高句丽等部族,也对中原的财富和土地有着天然的渴望。司马昭精准地抓住了他们内心最深处的欲望。
他甚至不惜以身作则,加重承诺:“本王在此立誓!凡助我军资者,十倍偿还!凡助我兵卒者,皆授官爵!凡助我克复一州一郡者,便封其为该州郡之都督、太守,子孙世袭!”
一番话,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既有对“美好未来”的描绘,又有眼前的利益诱惑,更夹杂着对蜀汉的贬低和对魏室“必然中兴”的强调。司马昭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和那种不容置疑的自信,成功地蛊惑了相当一部分人。
田畴、韩忠等豪强代表相互交换着眼色,明显有些意动。乌桓大人库傉官更是拍着胸脯表示,愿出兵助战。高句丽使者也承诺回去禀报国王,考虑出兵事宜。
一时间,大堂内气氛热烈,仿佛光复中原的伟大事业已然指日可待,荣华富贵就在眼前。司马昭看着这一幕,嘴角微微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他知道,这脆弱的联盟建立在谎言和利益之上,但至少,他为自己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暂时将这些地头蛇绑上了自己的战车。
襄平城内的“盛会”与“盟誓”,自然没有逃过姜维斥候的眼睛。详细的情报很快被送到百里外的汉军大营。
“司马昭果然奸猾,一番巧舌如簧,竟真让那些地头蛇动了心。”文鸯有些焦急地说道,“将军,若让他们结成联盟,恐生变故啊!”
姜维却显得异常平静,他仔细看着斥候绘制的襄平城内豪酋兵力驻扎图和各门守备情况图,对邓艾道:“士载,你看,鱼儿都已入网了。”
邓艾点头,指着地图:“田氏、韩氏的家兵约两千人,驻扎在东城旧营;乌桓库傉官带了八百骑,在西城外依水扎寨;高句丽使者随从不多,但代表了其王态度……司马昭自己的虎豹骑,主力仍驻守城内核心区域及四门,但其连日‘巡演’,已是强弩之末,士气疲惫。此时,正是其看似最强大,实则外强中干之时!”
姜维眼中精光一闪:“不错!司马昭欲借他人之势,却不知此举恰将其虚实暴露无遗!他内部根基未稳,联盟更是脆弱,全凭谎言和空头许诺维系。我等只需一击,戳破其谎言,其联盟必顷刻瓦解!”
他站起身,下达了最终命令:“传令全军,饱餐战饭,检查兵器马匹!今夜子时,全军开拔,拂晓前抵达襄平城外预设阵地!明日,便是我们为庞司空,为无数北伐捐躯的将士,也为这天下归一,献上最后一份大礼之时!”
“末将领命!”帐内众将轰然应诺,战意高昂。
猎手,已经失去了耐心。锋利的箭矢,已然搭上了弓弦,对准了那只仍在喋喋不休、编织着虚幻美梦的猎物。辽东的雪夜,静得可怕,仿佛在酝酿着一场决定命运的血色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