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1 / 2)
辽东襄平城,寒风卷着雪沫,扑打着城头残破的魏字旗,如今已被仓促降下。城门外,以田续、韩起为首的辽东豪族首领们,恭敬地垂首而立,他们面前摆着几个用石灰处理过、盛放在木匣中的人头——司马昭、曹髦、钟会……曾经显赫一时、主宰中原沉浮的人物,如今只剩下一双双死不瞑目的空洞眼瞳,凝固在极致的惊恐与不甘中。
田续上前一步,对着端坐于马上的姜维、邓艾深深一揖,语气谦卑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度:“二位将军神兵天降,追杀国贼,为辽东除此大害,我等感激不尽!此乃司马昭、曹髦等逆贼首级,特献于将军,以表我等归顺大汉之赤诚!”
姜维目光扫过那些人头,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脸上却不动声色:“诸位深明大义,弃暗投明,此乃明智之举。陛下与丞相闻之,必感欣慰。”
田续话锋一转,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遗憾:“只是……有一事,还需禀明将军。那传国玉玺……司马昭藏匿极深,我等搜遍其府邸,暂未寻获。想必是藏于某处隐秘所在,需些时日细细查访。”他顿了顿,抬头看向姜维,眼神诚恳,“我等已命人清扫宫室,备下酒宴,恳请将军奏明陛下与丞相,移驾襄平城略作休整。待寻得玉玺,我等必亲手奉于御前。”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达了归顺之意,又抛出了玉玺这个诱饵,更隐含着一层尖锐的试探——你们口中所说的皇帝和丞相大军,到底来没来?是不是真的近在咫尺?
姜维与邓艾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心领神会。这些地头蛇,果然不是易与之辈。
姜维朗声一笑,神态自若,仿佛一切尽在掌握:“田公此言甚善!陛下与丞相銮驾奔波,将士们亦是人困马乏,如今天寒地冻,确需进城休整。既然诸位盛情相邀,本将军与邓将军这便亲自前去迎驾,为陛下与丞相引路。”他指了指身后那片旌旗隐约的树林方向。
他答应得如此爽快,语气如此自然,丝毫没有因玉玺未得而显焦急,也没有对“迎驾”之事流露出半分迟疑。这份镇定,反而让田续、韩起等人心中疑窦稍减,甚至生出一丝自我怀疑——莫非,汉帝和诸葛亮的大军,真的就在不远处?司马昭说的是假的,但姜维说的……万一是真的呢?
“既如此,我等便在城中扫榻以待,恭迎圣驾!”田续等人不敢再多问,连忙躬身应承,心中却如同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姜维与邓艾不再多言,令士兵收起盛放人头的木匣,调转马头,在一众辽东豪族复杂目光的注视下,不疾不徐地向着那片密林方向行去。
一进入树林,脱离城头视线,姜维、邓艾、文鸯三人脸上的从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凝重。
“快!所有人,丢弃一切不必要的辎重,只带武器、干粮和水囊!”姜维压低声音,急促下令,“那些旗帜……顾不上了!留给他们在风中自己摇摆吧!”
一千多名汉军精锐,如同上了发条般迅速行动。他们深知处境之险恶——身处虎狼之穴,身份已被怀疑,对方兵力远超己方,且对传国玉玺抱有异心。多停留一刻,便多一分全军覆没的危险。
“伯约,他们……他们未必会立刻反应过来。”邓艾一边整理马鞍,一边沉声道,但眼神中也充满了警惕。
“不能赌!”姜维斩钉截铁,“田续、韩起皆是老狐狸,一旦他们派斥候靠近探查,发现林中空无一人,立刻就会明白我等虚实!届时,他们岂会放过我们这支‘孤军’?玉玺的诱惑,足以让他们铤而走险!”
文鸯摩挲着银枪,狠声道:“可惜未能拿到玉玺!”
“玉玺虽重,然将士性命更重!司马昭、曹髦已死,魏祚已绝,此乃最大之功!玉玺……来日方长!”姜维翻身上马,最后看了一眼襄平城方向,“走!”
一声令下,千余骑兵如同离弦之箭,冲出树林,沿着来路,向着西南方向,开始了亡命般的疾驰。马蹄踏碎冰雪,溅起漫天雪尘,将那片虚设的旌旗营寨远远抛在身后。他们必须抢在辽东豪族反应过来之前,尽可能远离这是非之地,返回尚有汉军控制的区域。
襄平城内,田续、韩起等人确实在忐忑不安地等待着。他们准备了盛大的宴席,清扫了最好的府邸,甚至开始私下商议面见“汉帝”时该如何措辞,如何表功。
然而,从正午等到日头偏西,城外依旧寂静无声,唯有寒风呼啸。
“不对……”韩起首先沉不住气了,“这都几个时辰了?就算銮驾仪仗繁琐,也该有先锋部队抵达才对啊?”
田续眉头紧锁,心中那不祥的预感越来越强烈:“派斥候!去树林那边……‘请’一下,看看究竟怎么回事!”
几名精锐斥候领命,小心翼翼地靠近那片树林。当他们踏入林间,看到的景象让他们目瞪口呆——林内空空如也,只有那些被遗弃的、在风中猎猎作响的各式旗帜插在地上,还有一些匆忙掩埋的灶坑痕迹。地上密密麻麻的马蹄印,清晰无误地指向西南方向,而且根据痕迹判断,离开已有相当一段时间!
斥候连滚带爬地回城禀报。
“什么?!一个人都没有?!”
“只有旗帜?!”
“他们……他们早就跑了?!”
大厅内,原本的期待和恭敬瞬间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被愚弄的暴怒和一种荒谬绝伦的感觉!
“姜维!邓艾!安敢如此欺我!!”田续气得浑身发抖,一把将面前的案几掀翻,酒菜洒了一地。他想起姜维那镇定自若的表情,想起自己等人竟然被区区千余人、几面破旗吓得卑躬屈膝,甚至还亲手杀了司马昭作为“投名状”……一种极致的羞辱感涌上心头。
韩起也脸色铁青,咬牙切齿:“原来……原来他们也是强弩之末!司马昭说的……恐怕未必全是假的!蜀汉与曹魏在中原血战,纵然胜了,也必是惨胜!否则,姜维、邓艾这等名将,何必行此险招,又何必望风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