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归来(1 / 2)
应天府的晨光刚漫过朱雀大街的青石板,市井的喧嚣便如潮水般涌来。
挑担的货郎沿街吆喝着新摘的菱角,茶馆的青布幌子在风里摇出细碎的声响,酒肆的伙计正忙着卸下刚酿好的米酒,连墙根下打盹的老狗,都被这热闹搅得竖起了耳朵。
可皇城深处的奉天殿,早已没了寻常晨间的闲适,鎏金的殿角在晨光里闪着冷冽的光,太监们踮着脚穿梭,连呼吸都放得极轻。
昨日午时刚过,宫里的传旨太监便脚不沾地地奔走各府,明黄色的圣旨卷在手里,一路高喊着“圣上有旨”。
朱元璋发出去的圣旨上只写这一句话:五品以上在朝官员,今日辰时务必齐聚城外十里长亭,迎接东征大军凯旋。
旨意一下,各府顿时忙乱起来,官员们连夜擦拭朝服、整理冠带,连家中的仆役都不敢有半分懈怠。
毕竟任谁都知道,这趟东征打了足足两个多月,洪武大帝朱元璋日夜盼着捷报,因此这迎接的礼数,那是半分也错不得。
辰时一刻,城外的官道早已被挤得水泄不通。文武百官身着绯色、紫色朝服,按品级肃立道旁,腰间的玉带则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这帮人把手里的象牙笏板攥得紧紧的,每个人的表情都透着几分肃穆,当然了中间还掺杂着几分喜悦。
别的不说,这帮人可是知道皇帝心切秦王和燕王已久,再加上东征军中还有个对大明无比重要的国师高阳秋。
除了文武百官外,百姓们此时也是踮足翘首,不少孩子们忍着寒风骑在父亲的肩头,手里挥舞着自家缝制的小红旗,眼神里满是期盼。
大明日报上可是说了,东征军是去保家卫国且为大明开疆拓土去了,而且率军的还是秦王燕王两位皇子以及国师大人,如今他们终于盼得东征军凯旋,此时连寒冷的空气里都飘着按捺不住的喜悦。
忽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先是隐约的尘烟弥漫,渐渐的,能看到锦旗在风里舒展,那面绣着“明”字和“东征军”的大旗,在晨光里红得耀眼。
“来了!大军来了!”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百姓们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孩子们的叫嚷声、大人们的喝彩声,混着马蹄声、铠甲的碰撞声,响彻了整个官道。
打头的朱棣一身银甲,骑在枣红色的战马上,他鬓角的发丝被风吹得微乱,却难掩眼底的锐光。
朱棣身旁的朱樉同样一身戎装,脸上带着些许疲惫,却依旧挺直了脊梁。
至于高阳秋则是没有骑马,他尽管早就学过,倒是骑马哪有坐马车舒服?
而在朱棣和朱樉以及高阳秋的马车之后,穿着迷彩服的东征大军整齐有序前行,这帮士兵们虽面带倦色,却个个昂首挺胸,透着一股百战百胜的底气。
朱元璋见状,忍不住拍手叫好。
当队伍行至城门前,高阳秋三人一眼便看到了人群前方的朱元璋。
老朱今天非常正式,他身着龙袍,眼神里是掩饰不住的激动,原本略带褶皱的眼角,此刻笑成了两道沟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