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新的挑战!(1 / 2)
顾士程的满月盛宴所带来的荣耀与喜庆,如同冬日里难得一见的暖阳,温暖却短暂。京城的权贵圈尚未完全从宁远侯府的盛大排场中回过神来,一股潜藏已久的暗流,便已裹挟着冰冷的恶意,汹涌而至。
顾廷烨北征大捷,晋升爵位,圣眷优渥,本就碍了不少人的眼,挡了不少人的路。如今他又喜得嫡子,府邸稳固,更与部分清流文臣、皇室宗亲关系日渐密切,这无疑让某些政敌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与不安。他们不能再坐视宁远侯府如此顺风顺水地壮大下去。
弹劾的奏章,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开始在早朝时接连不断地被抛出。起初还只是些不痛不痒的指责,试探着龙椅上天子的反应。见陛下并未立刻发作,那些藏在暗处的手便愈发大胆起来。
这日大朝会,气氛明显不同以往。几位素以“风闻奏事”、言辞激烈着称的御史,相继出列,手持玉笏,面色肃然。
“陛下,臣弹劾宁远侯顾廷烨,恃功骄横,目无法纪!”一位王姓御史声音洪亮,响彻大殿,“其在执掌京营期间,独断专行,排挤异己,任用私人,将陛下托付之重兵,几视作私器!此乃武臣大忌,长此以往,恐生肘腋之患!”
另一位于姓御史立刻接口,言辞更为尖锐:“陛下!宁远侯自北境归来,居功自傲,结交朝臣,往来频繁。臣听闻,其府上近日宴饮无度,与军中将领、乃至部分宗室过从甚密,此举岂是纯臣所为?臣恐其有结党营私、图谋不轨之心!”
这些罪名,字字诛心,直指帝王最为敏感的神经——兵权与结党。虽然顾廷烨行事自有分寸,并未真正越矩,但在有心人的渲染和歪曲下,那些正常的军务安排、必要的人际往来,都成了他“骄横”、“图谋不轨”的佐证。
龙椅上的皇帝面色沉静,看不出喜怒,只目光深邃地扫过出列的御史,又掠过站在武官班列前列、神色冷峻、并无半分慌乱的顾廷烨,并未立即表态。
然而,攻势并未停止。紧接着,又有一位李姓御史出列,此人专好打听阴私,奏事往往剑走偏锋。他清了清嗓子,声音带着一种刻意的沉痛:
“陛下,臣还要弹劾宁远侯治家不严,德行有亏,不堪为朝廷表率,更不配执掌京营重地!”
此言一出,满殿皆静。弹劾延伸到后宅私德,这意味便大不相同了。
李御史继续道:“臣风闻,宁远侯府内宅不靖,侯夫人生产之际,竟有仆役胆大包天,欲以药物谋害主母与嫡子!虽未得逞,然此等骇人听闻之事,竟发生在堂堂侯府之内,宁远侯身为一家之主,岂能脱得了干系?若非其治家无方,约束不力,焉能使恶奴如此猖獗?可见其连家宅尚不能齐,又何谈为国效力,统领大军?”
他竟将之前澄园内那场被顾廷烨强力压下、对外只宣称是下人疏忽的“红花”事件,以“风闻”的方式捅到了朝堂之上!虽未明指幕后主使,却将“治家不严”、“德行有亏”的帽子,结结实实地扣在了顾廷烨头上。更险恶的是,他刻意模糊了时间,将此事与顾廷烨执掌京营联系起来,暗示其能力不足,德不配位。
这一下,可谓阴毒至极。既攻讦了顾廷烨的私德,动摇其官声,又试图借此影响皇帝对其能力的判断,可谓一石二鸟。
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一片窃窃私语。不少目光或明或暗地投向了顾廷烨,有担忧,有审视,更有幸灾乐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