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祖母安康(1 / 1)
澄园的岁月在婴孩的啼哭与笑语、朝堂的暗流与平静中悄然流淌。明兰初为人母,虽有心腹帮衬,又有顾廷烨百般呵护,但打理侯府中馈、教养稚子、周旋于各府人情往来,诸事繁杂,难免有心力交瘁、彷徨无措之时。每当此时,来自盛家祖母、盛老太太的书信,便如同暗夜中的灯塔,总能给她带来莫大的慰藉与明晰的指引。
老太太年事已高,不便时常亲自过府,但书信往来却极为频繁。送信的老仆往往是清晨叩响澄园的角门,带着一身露水与老太太小厨房里特有的糕点香气。那信笺用的是上好的薛涛笺,带着淡淡的檀香,上面的字迹虽因年迈而略显颤抖,却依旧能看出昔日的风骨与清晰。
信中极少提及盛家琐事,更多的是对明兰的关切与教导。老太太仿佛有一双千里眼,总能恰如其分地洞悉明兰当下的处境与心境。
譬如明兰产后初接手侯府事务,面对盘根错节的人情关系与庞大的家务,偶感力不从心,在给祖母的信中稍稍流露出些许焦虑。老太太的回信便很快到了,信中温言写道:“……闻汝近日劳神府务,祖母心甚念之。治家如烹小鲜,火候调料,皆需恰到好处。初掌中馈,不必求全责备,紧要处抓住,细枝末节可徐徐图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然心中需有一本明账,恩威并施,方是长久之道。顾侯既信重于你,你更当沉心静气,莫要自乱阵脚。闲暇时多逗弄孩儿,稚子纯真,最能解忧。”
一席话,既点明了关键,又宽慰了心情,让明兰浮躁的心渐渐安定下来,开始有章法地梳理诸事。
又譬如朝堂风波最盛之时,明兰虽在顾廷烨面前表现得沉着冷静,但内心深处,未尝没有对未知风险的担忧与对夫君处境的揪心。老太太的信便在此时悄然送至,信中并未直接议论朝政,只是娓娓道来一些看似无关的典故:“……昔年你祖父在时,亦曾遭小人构陷,被贬至蛮荒之地。彼时我随他赴任,境况艰难,你祖父却每日仍坚持读书写字,教导子侄,言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但求问心无愧,风雨终将过去’。果然,不过三载,沉冤得雪,更得重用。可见世间风雨无常,然立身正,根基稳,便无惧一时之困厄。汝与顾侯,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当此之时,更需稳守内宅,勿使侯爷有后顾之忧,便是大功一件。”
这封信,如同一剂强心针,让明兰更加坚定了与顾廷烨并肩作战的决心,也让她明白,稳住后方,便是对前朝最大的支持。
除了处世之道,老太太更多的,是分享育儿心得,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重外孙顾士程的慈爱与期盼。她会在信中细细询问士程近日又长了多少分量,可会翻身了,可会认人了,咿呀学语时可有什么趣事。并常常以自身经验教导明兰:“孩儿如幼苗,浇水施肥需得适时适量。过于骄纵,则易成纨绔;过于严苛,则恐伤其天性。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如今他年幼,你与顾侯多予陪伴关爱,使其心有所依,便是最好的根基。待其渐长,再导之以正,教之以义,文武兼修,方是正道。”
她甚至还记得明兰幼时体弱,特意在信中附上几个温和滋补的食疗方子,嘱咐明兰注意自身调养,言道“母亲身康,孩儿方能茁壮”。
每每读到这些信件,明兰都仿佛能看到祖母戴着老花镜,在盛家寿安堂那温暖的灯下,一字一句为她斟酌书写的情景,心中便充满了融融的暖意。她知道,无论她走得多远,身份如何变化,在祖母眼中,她永远是那个需要呵护、需要指引的六丫头。这份毫无保留的、沉淀了岁月与智慧的关爱,是她在这纷繁复杂的侯府生活中,最珍贵的精神支柱。
明兰也时常亲笔回信,将澄园的近况、士程的成长点滴,细细说与祖母听。她会告诉祖母,士程今日终于能稳稳地坐上一小会儿了;会描述他第一次清晰发出“娘”音时,自己那难以言喻的激动;也会提及顾廷烨虽忙碌,但每日归家必先来看儿子,那笨拙却又温柔的抱姿常惹她发笑……这些琐碎的幸福,通过笔墨传递到祖母手中,便是对她最好的安慰与回报。
盛老太太收到明兰的信,总是反复阅读,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她对房妈妈感叹:“明儿这孩子,是真真立住了。看她信中所言,处事越发沉稳,待孩子亦是耐心周到,顾侯待她也好。我这心里,总算能踏实些了。”她为明兰历经磨难后终得幸福而感到由衷的高兴,也为自己当年的教导没有白费而倍感欣慰。
这一日,秋高气爽,明兰抱着已能蹒跚走路的士程在廊下看菊花。小家伙穿着宝蓝色的小锦袍,戴着虎头帽,指着那一簇金灿灿的菊花,口齿不清地嚷着:“发……发发……”
明兰笑着纠正他:“是花,菊花。”
恰在此时,丹橘笑着送来一封书信:“夫人,老太太派人送信来了,还捎来了好些新制的桂花糖和栗子糕,说是给夫人和小公子尝鲜的。”
明兰心中一暖,忙接过信,抱着儿子在廊下的美人靠上坐下,迫不及待地拆开阅读。信中风趣地描述了盛家花园里秋菊的品种,又关切地问及士程可会走路了,最后写道:“……见汝来信,字里行间皆是安稳喜乐,祖母心甚慰之。吾年虽老迈,然身子尚硬朗,每日还能在园中走上几圈,看着花开花落,听着你们姐妹各自安好的消息,便是最大的福气。汝不必挂念,只需顾好自己与孩儿,与顾侯相携相持,祖母便再无所求矣。”
阳光透过廊柱,洒在信笺上,也洒在明兰和怀中孩儿的身上,温暖而明亮。明兰将脸颊轻轻贴在儿子柔软的发顶,看着祖母那熟悉的字迹,只觉得岁月静好,莫过如此。祖母安康,便是她最大的福气之一。她将这份深沉的关爱与智慧细细珍藏于心,继续坚定地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负祖母期许,亦不负这得来不易的现世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