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文科生最狠的报复(1 / 2)
各朝各代的人们还在困惑于“星际时代为何还要捡垃圾”这个深奥的哲学问题,难道科技进步了,反而要体验民生多艰?
不应该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神仙日子吗?
不等他们想明白,黎哲已经手指一滑,切换到了下一个视频。
新的视频开场便是一句极具反差感的话,伴随着博主震惊的画外音:
““你说‘抹布文学’?我可能无动于衷。但你说这是艾——青——写——的???””
“艾青?”
民国时期,那位留着浓密一字胡的文豪闻声诧异地抬起头,推了推眼镜,“是我知道的那个,诗人艾青吗?”
苏轼也捻着胡须,一脸学问家的探究表情:
“抹布文?此乃何种文体?莫非是专写市井清洁、洒扫庭除之事的文章?”
冯梦龙对各类文体名称尤为敏感,此刻也好奇心大起:
“抹布文?听起来似是俚俗之言,莫非是类似打油诗般的诙谐文体?”
而被点名的当事人艾青本人,更是满头问号:“???”他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视频紧接着给出了答案:
““有网友发现,在正规出版的《艾青诗选》里,竟然出现了用‘抹布文’写的,痛斥鬼子和汉奸的文字!我直接瞳孔地震!””
“话音刚落,视频画面立刻展示了一页诗选的清晰图片作为证据。”
“旁白适时插入评论:“看来,不止是我们现代人喜欢把讨厌的人写进‘抹布文’里尽情‘糟践’,前辈文人狠起来,那也是不遑多让啊。””
那位一字胡文豪凑近了些,仔细看去,当他看清那所谓“抹布文”的内容时,顿时愕然,差点揪下自己一根胡子:
“不是......这......我此前与此人有过一面之缘,观其谈吐,分明是文质彬彬,颇有风骨,怎地......竟是如此......不拘一格?”
仿佛是为了让所有观众都感受一下这强烈的反差,视频还特意用字正腔圆的播音腔,念出了那句被圈出来的诗:
““那个汪罕见,花旦似的。””
各朝各代:“............”
短暂的沉默后,是无数人恍然大悟,又带着几分哭笑不得的表情。
“所以.......这‘抹布文’并非文体,是指......这种?”有反应快的人总结道。
怎么还起了个这么奇怪的名字!
“抹布文”?!
艾青在最初的错愕之后,内心一片纷乱,以后的自己写的?
“不是......这......怎么......怎么还被翻出来?!”
“视频继续,念出了更加“惊世骇俗”的句子。”
““那个汪罕见他站起来,坐在了军官腿上。””
各朝各代的观众闻言,心中了然:
“看来这位名叫艾青的文人,是极其厌恶这个‘汪罕见’和‘鬼子’了,竟用如此......如此方式描绘他们。”
李世民听得眉头紧锁,面露嫌恶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