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2 / 2)
《权力漩涡》
宫廷内,利夫恭敬地站在一旁,其谨小慎微的姿态已能说明很多问题。
对于朝臣们而言,利安与奥德安利的出现同样令人震惊。
多年前就有传言称,利安是第二个奥德安利,其智慧与谋略毫不逊色,只可惜命运弄人——他生在利家,而非皇室。
若当年利安与奥德安利联手,或许整个西方早已归于挪威帝国之手。
但这终究只是人们的推测,现实是,两人今生注定势不两立。
在群臣惊愕的目光中,利安缓步走入大殿**,轻蔑地扫了一眼龙椅上的奥德列夫,随后转向满朝文武。
“诸位,想必太上皇向大汉帝国刘耕大帝乞降未果一事,诸位都已听说了吧?”
殿内群臣面面相觑,此事早已人尽皆知,莫说朝中显贵,就连市井小民也一清二楚。
原本消息不该传得如此之快,奥德安利一路刻意封锁,却被利安暗中遣人四处散播,短短两日,举国哗然。
利安强压笑意,继续开口:
“老夫认为,向大汉帝国投降本无不妥,但对方拒不受降,恐怕另有隐情。”
这番话立刻引起众臣的深思。
其实不需利安点破,已有不少大臣暗自揣测,定是有人得罪了大汉帝国,才招致这番局面。
而嫌疑最大的,自然是奥德皇室。
然而群臣纵有疑虑也不敢直言,毕竟如今的挪威帝国仍在奥德家族掌控之中。
若因此触怒皇室而丧命,实在不值。
但利安不同。
利家乃武将世家,根基深厚,即便奥德家族再不满,也奈何不得他。
此时无人敢触怒利安,若与大汉帝国谈判破裂引发战争,仍需倚仗利家统帅三军。
正因如此,利安行事愈发无所顾忌。
高坐殿上的奥德列夫察觉群臣视线如刀锋般汇聚而来,其中更夹杂着诸多不善的目光。
他深知若不及时应对,恐怕等不到祖父归来,自己就会被这头虎视眈眈的恶狼吞噬殆尽。
喉结紧张地滚动着,年轻君主将惶惑全然刻在脸上。
他强作镇定深吸一口气,终于向满朝文武开口:诸位且静。
殿内嘈杂应声而止,但那些讥诮的神色分明在等待一场好戏上演。
祖父与大汉帝国的谈判尚无定论,毕竟他尚未归国。
即便谈判未果,也未必是我国触怒了大汉帝国!
这番辩解在群臣听来苍白如纸。
奥德安利谈判失败已是铁证,任何言语都
望着群臣冷酷的面容,奥德列夫再度叹息。
此时利安冷笑着向前迈进,那张布满阴谋的面孔,令王座上的年轻人脊背发寒。
陛下若没记错,您曾秘密前往拉脱维亚与安德烈商议结盟?
这句话宛如惊雷炸响——这正是奥德列夫背着祖父所做的秘密行动。
原本料定大汉帝国必将征讨拉脱维亚,岂料刘耕与刚烈的安德烈竟双双打破常理,突然化干戈为玉帛。
看着君主惊慌失语的模样,利安脸上露出了狰狞的笑容:陛下可知,刘耕大帝最是护短?
(
**朝堂对峙**
利安话语掷地有声:“此事终归是陛下种下的因,如今也该由陛下亲自了结才是。”
话音未落,殿内诸臣目光灼灼,皆望向端坐于龙椅的奥德列夫。
此刻,他甚至怀疑,若非这王座尚在,众臣早已将他捆缚,径直押往大汉帝国。
奥德列夫强压怒意,冷眼凝视利安:“那依你之见,又当如何?莫不是真要将本王拱手献上?”
利安闻言,神色骤变,慌忙摆手:“岂敢!陛下与臣等终究君臣一场,此等背主之事,我等断然不会为之!”
言至此,他忽地一顿,转身扫视群臣,嘴角掠过一丝讥诮,背对奥德列夫轻嗤道:“不过,挪威今日之祸,皆因奥德一族而起。依老臣看……这执掌江山的脸面,你们也该丢尽了。”
奥德列夫眸光一沉,利安的野心已昭然若揭。
他心知大势已去,纵使除却利安,亦难再统御群臣,更遑论与大汉抗衡。
沉默良久,他缓缓起身。
未及半百的**,昔日意气风发,此刻却似枯木逢霜,顷刻苍老。
步履蹒跚间,竟有几分英雄末路之慨。
目光掠过殿中众人,他终是长叹:“罢了……既已尘埃落定,本王也无话可说。”
说罢,一步步踏下玉阶,孤身走向殿外。
按例,此刻该返后宫。
但他明白——这宫阙山河,再与他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