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三国:流放交州,我靠帝国系统暴 > 第138章

第138章(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

如今的大汉帝国早已今非昔比,国力强盛至极,麾下军队规模更是达到骇人的两千万之众,配备无数攻城器械与数百万精锐铁骑。若爱沙尼亚仍以旧策应对大汉帝国,无异于自寻死路。

###此次仅大汉帝国一国进犯爱沙尼亚,以其压倒性实力而言,纵使爱沙尼亚举国死战亦难扭转败局。

希尔曼见群臣缄默,缓缓落座龙椅,眉间郁色未散,反添三分沉重。长叹一声后,他扫视众臣道:诸位,局势已明。

话音暂歇,他细细观察众人神色,继而吐出铿锵一字:

数名大臣闻言双目灼灼,战意升腾。不料希尔曼下一句却似冰水倾盆:然若真开战,我辈绝非大汉敌手,硬抗不过是螳臂当车。故本王主张——不可与大汉为敌!

殿内再度陷入死寂。战或降的抉择令群臣犹疑不定,直至一位白发老臣出列行礼:老臣附议王上之见。

希尔曼顿时直身追问:老元帅有何高见?

这位曾为爱沙尼亚开疆拓土的老元帅,当年铁血悍勇,如今锋芒尽敛。群臣皆屏息凝神,生怕漏听只言片语。见老元帅沉吟,希尔曼急步上前:王国存亡系于元帅,万请指点迷津!

谁知老帅听完竟哈哈大笑,半开玩笑地对希尔曼说道:

陛下稍安勿躁,此事说来倒也简单。

不知是否年事已高需要时间斟酌词句,老帅依旧慢条斯理地卖着关子,急得满朝文武险些跳脚。

过了许久,刘元帅才微微蹙眉,慢悠悠地再次开口:

陛下明鉴,那大汉帝国铁骑所至,连安息这等强国结盟都难以抵挡,可谓所向披靡。

群臣闻言连连颔首。

这些情报他们早已烂熟于心,只是不解老帅此时旧事重提是何用意。

老元帅深吸一口气,神色肃穆地环视殿内众臣:

陛下,依老臣之见,爱沙尼亚仅存两条出路!

其一,联合罗马帝国及周边诸国共抗汉军。

说着又停顿片刻,方才继续道:

然此乃下下之策。汉军压境在即,纵有此心,也恐时不我待。

群臣听罢纷纷点头称是。确实,以汉军行军之速,根本来不及组织联军。更何况爱沙尼亚与罗马素有宿怨,岂能同心御敌?

希尔曼眉头紧锁,沉声追问:

那元帅的第二策是?

老元帅再次环视群臣,目光最终落在希尔曼身上,一字一顿道:

归顺!

简简单单两个字,却重若千钧。这位戎马一生的老将,何曾想过有朝一日会说出二字?但形势比人强,他深知顽抗只有死路一条。

大殿内死一般寂静。

其实众人心里都明白这是唯一的出路,只是无人敢宣之于口。

希尔曼默然不语,只是细细观察着群臣的神色变化。

良久,**长叹一声从王座上起身,对殿内众臣颁布了诏令。

希尔曼沉声下令:即刻备驾,本王要面见大汉皇帝刘耕!

殿中群臣闻听此言,非但无人显露悲愤,反倒如释重负般松了口气。这微妙神情恰被回身的希尔曼尽收眼底,他心头倏地掠过一丝难以名状的复杂心绪——虽说是他力主归降,可目睹臣僚这般反应,喉间仍泛起苦涩滋味。

当夜,一支十余人的轻骑使团便离开爱沙尼亚王城。希尔曼一马当先,朝着大汉军队行进方向疾驰而去。这支轻装小队行进神速,仅用七日便截住刚抵中途的大汉主力。相较大军半月行程,他们硬是以两名侍从猝死、数十战马倒毙为代价,抢出这段生死时速。

(此刻的希尔曼已至体能极限。若非胸中执念强撑,只怕早已坠马昏迷。当他望见大汉军营飘扬的旌旗时,咽喉涌起铁锈般的血腥气——刘耕虽允其觐见,却严令必须在营门弃马步行。

希尔曼刚踏鞍落地便踉跄欲倒,幸得亲卫及时搀扶。主上保重!亲卫话音未落,希尔曼已挣开臂膀,苍白着脸摇头:无妨...议和要紧。他整了整染尘的衣袍,在汉军引路下深一脚浅一脚前行。

穿过层层军阵的七八分钟,于希尔曼不啻万里跋涉。当终于望见端坐龙辇的刘耕时,这位倔强王者后襟已沁透冷汗。

刘耕打量着面色苍白的希尔曼,心中颇感意外。在他印象里,来自战斗民族的**本该是身材魁梧、杀气腾腾的模样,可眼前的希尔曼不仅毫无凌厉之气,反而透着一股虚弱的病态。

您就是爱沙尼亚王国的**希尔曼?刘耕忍不住再次确认。

希尔曼并未答话,只是僵硬地回了个东方礼节。这个动作对他而言格外艰难——作为一国之君,他从未想过自己会以卑躬屈膝的姿态向他人行礼。

刘耕陛下,我正是爱沙尼亚的**希尔曼。他终于低声说道。

刘耕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希尔曼深吸一口气,努力平稳急促的呼吸:听闻大汉帝国西征,我国上下深感钦佩,特来助您一臂之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