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归途悟道,星阁讲法(1 / 2)
自圣星遗骸归来,凌云并未在星陨阁久留。他将那方外祭坛之事告知苏星河,言明通道已暂时封闭,并留下部分星辰源液供星陨阁弟子修炼之用,便飘然离去。
此番收获,远超预期。不仅得到了圣星文明的部分传承,更与观察者的“清道夫”正面交锋并战而胜之,让他对自身实力与敌人都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他并未明确目的地,只是随意在东荒大地上行走,看山看水,观云观星,如同一个真正的过客。时而于闹市饮酒,时而于深山静坐,体悟着红尘百态与自然韵律。
他的气息愈发内敛,行走间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若非主动显露,便是地仙从旁经过,也难以察觉其存在。这是将自在道意融入了日常行止,道法自然。
这一日,他行至东荒南部,一座名为“听潮”的古城。此城毗邻“万法书院”,是东荒有名的文风鼎盛、修士云集之地。
万法书院并非传统宗门,而是一处开放性的论道、传法、藏书之地,兼容并包,海纳百川,只要遵守书院规矩,无论出身皆可入内听讲、借阅。其内藏有无数典籍孤本,涉及丹、阵、器、符、史、杂等方方面面,堪称东荒一座知识宝库。
凌云信步走入书院。书院占地极广,亭台楼阁掩映于古木之间,小桥流水点缀其中,环境清幽。随处可见捧卷诵读的学子,或三五成群辩论经义的修士,气氛祥和而浓厚。
他并未去藏经阁,而是随意走到一处公开的讲法堂外。堂内,一位白发苍苍、气息渊深的老儒修,正在讲授《天地元气运行初解》,台下坐满了凝神倾听的低阶修士和凡人学子。
老儒修讲得深入浅出,将复杂的天地元气道理娓娓道来。凌云驻足听了片刻,微微点头。此老对基础的理解颇为扎实,虽修为不过化神,但其阐述的道理,对初学者大有裨益。
然而,当老儒修讲到“元气循经脉而行,周天往复,乃修行之基”时,凌云却轻轻摇了摇头。
这说法固然不错,但过于拘泥于形。天地何其大,经脉何其微?若只知循规蹈矩,画地为牢,又如何能领悟天地之广,大道之阔?
他这细微的动作,却引起了台上老儒修的注意。老儒修讲法多年,眼力非凡,虽看不透凌云修为,却觉此子气度不凡,方才摇头,似有不同见解。
“台下这位小友,可是对老朽所讲,有何高见?”老儒修停下讲授,和颜悦色地看向凌云。书院风气开放,鼓励辩论,他倒也不以为忤。
堂内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凌云这个陌生的青衫年轻人身上。
凌云并未推辞,微微一笑,走上前台,对老儒修拱手一礼:“前辈讲得极好,晚辈受益良多。只是方才听前辈言及元气运行需循经脉周天,晚辈斗胆,有一言补充。”
“哦?小友请讲。”老儒修抚须道。
凌云目光扫过台下众人,声音平和,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经脉周天,乃人身之河床,引导元气,固然重要。然,天地为炉,造化为工;阴阳为炭,万物为铜。吾辈修士,当知身如天地,气纳百川,意通万古。何必拘泥于一经一脉之流转?”
他顿了顿,继续道:“元气运行,在心不在脉。心与道合,则呼吸间便是周天,举手投足皆含法理。譬如这堂外之风……”
他随手向着堂外一拂。
一股清风随之涌入讲法堂,拂过众人面颊。这风温暖和煦,带着草木清香,更奇异的是,风中竟蕴含着精纯平和的天地灵气,吸入体内,让人精神一振,真元都活跃了几分!
“……风无形无质,却可滋养万物。吾辈炼气,又何尝不可如风般自在?心中有道,则无处不可为丹田,无时不可行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