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这下手之人,手段太狠了(1 / 2)
顺着这条脉络,他们一步步逼近目标。
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追踪围捕,嫌疑人终被制服落网。
消息传出,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对祁同伟团队赞许有加。
红山派出所的声誉自此深入人心。
祁同伟、梁璐、侯亮平的名字,也成了人们口中守护正义的象征。
某日,所里再接新案——一位富商报案称家中珍藏古画失窃。
祁同伟迅速率队介入调查。
他们细致勘察现场,不放过任何细微痕迹。
综合分析后判断:此人极可能是惯犯,且对宅邸内部布局颇为熟悉。
于是,祁同伟带队走访周边住户,搜寻目击线索;
侯亮平比对历史案件数据库,寻找作案手法的共性;
梁璐则负责整合情报,确保各个环节无缝衔接。
数日连轴运转后,一名前科累累、近期行踪诡秘的男子进入视线。
警方果断布控,实施抓捕。
行动中,嫌犯激烈反抗,企图逃脱,最终仍被合力制服。
失窃字画悉数追回,富商激动得几乎落泪,执意以重金酬谢。
祁同伟却淡然推辞,只道:“警察的职责是护民安危,非为私利而来。”
富商闻言肃然起敬,由衷感佩。
一个雷雨交加的深夜,报警电话突然响起:一处老屋坍塌,有人被困。
祁同伟没有丝毫迟疑,立即带队冒雨奔赴现场。
他们在泥泞中奋力挖掘,顶着狂风暴雨连续奋战数小时,终于将受困者安全救出。
获救者热泪盈眶,连连道谢。
祁同伟只是轻轻摆手:“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那一刻,他们的身影在风雨中挺立如松,显得格外伟岸。
此刻,祁同伟端坐于办公桌前,埋首于堆积如山的案卷之间,一笔一划审阅材料,同时协助梁璐整理各类文书。
近日,红山派出所刑侦三组内部流言四起,传闻部门即将面临结构调整,人人自危,气氛紧绷。
窗外天色渐暗,同事们陆续收拾东西,准备下班离开。
此刻,侯亮平刚从外面回来,脸上挂着温和的笑意,对祁同伟和梁璐说道:“两位同事,今晚有没有空?我想请你们去一趟东区民俗老街,那边最近热闹得很,正好可以一起走走看看,散散心。”
梁璐听了,眉头微皱,略带警惕地问:“你这突然邀约,不会是有什么事要谈吧?该不会是案子上的事要拉我们下水?”
侯亮平连忙摆手,笑着解释:“梁老师想多了,真没什么特别的目的。
就是听说那条老街新整修完,开了不少有特色的小店,一直想去尝尝鲜,顺便放松一下,就想着叫上你们一起。”
梁璐听罢,神色稍缓,嘴角浮起一丝笑意:“既然只是吃饭闲逛,那我倒是乐意奉陪,总不能辜负侯大主任的一片盛情。”
祁同伟也在旁点头应和:“我也正想见识见识那条传说中的老街,正好借这个机会开开眼界。”
侯亮平一听两人答应,顿时眉开眼笑,一拍手道:“好!今晚我做东,带你们吃遍街头巷尾的地道风味,赏一赏灯火通明的夜景。”
梁璐却不依不饶地调侃:“侯主任,你这个月的饭钱,怕不是早就报销到头了吧?还能撑得住这一顿?”
侯亮平装模作样地叹了口气,脸上露出几分窘迫:“这话……倒也不算冤枉我。
不过今次嘛,我自有安排,绝不会让大家喝西北风。”
梁璐掩唇一笑:“哦?莫非你要抵押手表换餐费不成?”
“哪能呢!”侯亮平摇头轻笑,“我是说,咱们可以挑些实惠又地道的小摊,既能吃得痛快,又不至于让钱包遭殃,岂不两全其美?”
梁璐点点头,笑道:“这话还中听些。”
三人说笑着出发,不多时便来到了东区民俗老街。
这条曾一度荒废的旧街,如今已被重新打造,摇身一变成了城里一处别具风情的市井天地。
侯亮平以前只是匆匆路过,从未细看,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灯笼高挂,人声鼎沸,各色摊档此起彼伏,香气四溢,好不热闹。
他们边走边看,侯亮平的目光被一家门面气派的面馆吸引过去,可定睛一看价目表,立马缩了缩脖子:“哎哟,这碗面比金子还贵,连汤都喝不起喽。”
梁璐忍不住笑出声:“不是说好请客吗?怎么还没进门就开始心疼银子了?”
祁同伟也跟着打趣:“亮平兄,莫非出门前忘了带钱包?”
侯亮平苦笑摆手:“这种价格,咱还是敬而远之吧,不然一顿饭下来得吃三个月泡面补窟窿。”
三人继续往前,一路品尝了些小食,倒也滋味十足。
走着走着,侯亮平忽然眼前一亮:“前面有家日料小店,口碑不错,味道地道还不贵,要不要试试?”
梁璐微微蹙眉,语气有些迟疑:“那家店……我和老板之间有点小摩擦,不太愉快。”
侯亮平与祁同伟相视一笑,宽慰道:“梁老师何必计较这些?今晚咱们只谈吃喝,不谈恩怨,过去的就让它翻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