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如行云流水(2 / 2)
“关于洞内灯光系统的升级方案。”李工推了推鼻梁上那副厚重的黑框眼镜,手指沿着图纸上那条代表洞穴主游览线路的蜿蜒曲线缓缓移动,语气带着技术人员的审慎。
“我们技术组前期的初步考虑,是全面淘汰现有的、能耗较高且光线调控不够灵活的旧式灯具,整体升级为目前最主流的智能LED系统。
这套系统最大的优势在于节能环保,而且可以通过中央编程,精确控制每一盏灯的光照强度。
色温甚至色彩变化,理论上可以营造出从晨曦微光到黄昏暮色,乃至各种主题色彩的、非常丰富多样的洞穴氛围。”
“李工,智能LED确实是目前的大势所趋,技术上也相当成熟。”徐一蔓微微侧头,目光跟随着李工的手指在图纸上移动,她轻轻摇了摇头,秀发拂过耳际的珍珠。
泛着柔和的光泽,“但是,我认为在‘九洞天’这样以地质奇观原生美感为核心吸引物的景区,我们不能简单地套用技术,而必须让技术为体验服务,甚至‘隐身’于体验之后。”
她的指尖,带着一种艺术家的敏感,轻轻虚点在图纸上那些代表密集钟乳石群、石笋林的区域,语气变得格外认真。
“过度的、过于程式化甚至色彩斑斓的灯光,虽然能营造出瞬间的视觉冲击,但恰恰会破坏喀斯特洞穴百万年来形成的那种深邃、神秘、如同进入地球母亲腹地的原始震撼力。
光,在这里不应该成为主角,而应该是最谦卑的仆从。”她抬起眼,看向李工,眼神中带着专业的征询,但更多的是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
“我们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让自然本身发光’。也就是说,要达到一种‘见光不见灯’的极致效果。
尽可能采用模拟自然天光从岩缝中悄然渗入的感觉,光线要柔和、要有层次、要有方向性,重点去突出每一根石笋、每一面石幔那独一无二的、鬼斧神工的形态、纹理和质感。
在光色的选择上,我强烈建议以最接近自然光的暖白色为基调,在核心景观区可以极少量、极克制地辅以极淡的琥珀色光晕,用以增强温暖感和神圣感,但必须坚决避免使用任何冷色调光源和过于鲜艳跳脱的颜色。”
她顿了顿,总结道,声音清晰而有力,“我们要做的,是精心设计一场光与影的默剧,让每一位进入洞穴的游客,都产生一种错觉——
是沉睡千万年的自然瑰宝,在自己苏醒,在自己诉说故事,而不是我们这些现代人,在用拙劣的技术,刻意营造一个虚假的、喧闹的舞台。”
李工听着徐一蔓条理清晰、充满画面感的阐述,不由自主地停下了手中转动的笔,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被点亮的的光芒:“徐总,您这么一说,我真是茅塞顿开!确实,之前我们的思路,更多是停留在技术实现的层面,有点为了智能而智能,忽略了景区最核心的‘魂’在哪里。
您这个‘让自然发光’的理念,一下子就把整个升级方案的格调和精神提上去了!这才是真正契合我们‘生态与人文极致融合’定位的做法。不过……”
他话锋一转,眉头又习惯性地皱了起来,这是技术人员的通病,总是先看到困难。
“这样一来,对灯具的选型、隐藏布线的精巧度、乃至后期编程控制的细腻程度,要求可就呈几何级数提升了。相应的,初期投入成本和后期的维护难度,恐怕也会水涨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