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 第226章 江湖新势力崛起

第226章 江湖新势力崛起(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林小七却不慌不忙,从怀里掏出几张纸:“长老不妨看看这个。这是独眼狼给你的孝敬清单,每月五十两白银;这是他跟吐蕃细作交易的记录,用抢来的丝绸换他们的狼牙符——这些,也是华山派的规矩吗?”

长老脸色骤变,抢过清单一看,手都抖了起来。他身后的弟子们也窃窃私语,显然没想到平日里道貌岸然的长老,竟与匪类勾结。

“江湖规矩,是惩恶扬善,不是结党营私。”林小七的声音传遍山寨,“你们若还认自己是名门正派,就该清理门户,而不是来替匪类撑腰!”

人群里忽然有人喊:“破风堂的兄弟说得对!华山派要是护着这种败类,咱们以后就不承认你们是名门!”喊声越来越响,连华山派的弟子都有些动摇。

长老看着群情激愤的场面,又看看林小七手里的铁尺,终于咬了咬牙:“将独眼狼带回山门,按门规处置!”说罢,狠狠瞪了林小七一眼,带着弟子们狼狈离去。

消息传回长安,李瑁正在政事堂看情报司的密报。密报上详细记录了破风堂的来历:林小七是前龙门镖局总镖头的儿子,父亲被黑势力陷害后,他带着几个孤儿流浪江湖;苏眉是神医孙思邈的后人,因看不惯药铺勾结官府抬价,才加入破风堂;赵虎本是运河上的纤夫,因反抗盐霸的欺压,被官府通缉,后被林小七所救。

“一群被规矩伤过的人,反倒想立新的规矩。”李瑁放下密报,嘴角露出一丝笑意。魏叔玉在旁道:“京兆府说,破风堂虽没报备,但办的都是好事,要不要……”

“不必。”李瑁摇头,“江湖有江湖的活法,只要他们不犯国法,不扰百姓,就让他们自己折腾去。倒是那些名门正派,勾结匪类、欺压良善,该让不良人多盯着些。”他想起西市的胡商曾说,破风堂帮他们追回过被抢的货物,还分文不取,只让他们多带些西域的医书来——这样的势力,或许比那些墨守成规的门派更有用。

几日后,长安的酒肆里都在传破风堂的事。有人说他们在潼关外设了“公道桩”,过往商队若遇麻烦,只要敲响桩上的铜铃,破风堂的人就会赶来相助;有人说苏眉在西市开了家“惠民药铺”,给穷人看病分文不取,药材都是从那些黑心药铺里“拿”来的;还有人说,林小七正在联络江南的船帮、岭南的镖行,要成立一个“江湖盟”,让所有底层江湖人都有个靠山。

这日,林小七正在惠民药铺帮苏眉整理药材,忽然有人送来一封信。信封上没有署名,只画着一柄铁尺和一面盾牌。林小七拆开一看,里面是张地图,标注着黑风寨藏香料的暗窖位置,旁边还有一行小字:“官不究民不举,江湖事江湖了。”

“这是谁送来的?”苏眉好奇地探头。

林小七捏着信纸,目光望向皇城的方向,忽然笑了:“管他是谁,只要是帮咱们做事的,就是朋友。”他将地图折好,“赵虎,通知兄弟们,今晚去把香料挖出来,送回波斯商队——告诉他们,大唐的地界上,做生意的都该平平安安。”

夜色渐深,破风堂的人悄悄潜入潼关的废弃驿站。赵虎用巨斧劈开暗窖的石门,里面果然堆着三车香料,乳香、没药的气息扑面而来。林小七正指挥众人搬运,忽然听到暗处传来一声轻响。他做了个手势,所有人立刻戒备,却见一个黑影从梁上跃下,丢下一个包袱就消失在夜色里。

打开包袱,里面是二十套崭新的劲装,上面绣着个“风”字,还有一封信:“守规矩者当护,破规矩者当惩,江湖亦需法度。”

林小七抚摸着劲装上的“风”字,忽然明白了什么。他抬头望向长安的方向,那里的灯火正亮,像是在为他们指引着方向。

“走吧,把香料送回去。”他扛起一包乳香,铁尺在腰间轻轻晃动,“咱们的路,才刚开始呢。”

队伍出发时,赵虎忽然哼起了小调,是江南的民谣,唱的是“大道朝天,各走一边,若不平事,拔刀相见”。歌声里,二十多个年轻人扛着香料,踏着融雪的路往长安走去,背影虽年轻,却透着一股改天换地的劲头。

他们或许不知道,自己已悄然改变了江湖的格局。那些盘踞多年的名门正派开始收敛气焰,那些欺压良善的黑恶势力惶惶不可终日,更多的年轻人走出师门、离开山寨,带着对自由和公道的向往,奔向破风堂的“公道桩”。

而在皇城的政事堂里,李瑁正看着情报司送来的新密报。上面说,华山派已将独眼狼废去武功,逐出山门;江南的盐帮主动捐出三成盐引,用于救济灾民;连最顽固的嵩山派,都开始清查门中勾结官府的弟子。

“看来,江湖也需要一场改革。”李瑁放下密报,窗外的月光正洒在那株石榴树上,新抽的枝芽在风中轻轻摇曳,充满了生机。他知道,破风堂就像这新抽的枝芽,或许稚嫩,却带着冲破陈规的力量——而这力量,正是大唐既需要朝堂规矩,也需要的江湖生气。

夜色渐浓,长安的更鼓声传来,沉稳而有力。破风堂的队伍还在赶路,他们的歌声和脚步声,与更鼓声交织在一起,像是一首属于年轻一代的歌谣,在大唐的土地上,越唱越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