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 第267章 恩威并施安地方

第267章 恩威并施安地方(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王老爷红着眼眶,让人给窑工们发了双倍工钱,又亲自去义学清洗门板上的污秽。当第一缕阳光照进义学时,孩子们的读书声重新响起,比往日更响亮几分。

张万成被押入知府大牢的消息传开,汾州百姓奔走相告。有商户送来绸缎,有农户捧着新米,都说是“谢盟主为民除害”。李瑁却没多留,只留下十名弟子帮王老爷整顿煤矿,自己则带着队伍赶往下一个目的地——淮南道的楚州。

楚州的情况与汾州不同。当地豪强沈万山虽也富甲一方,却从不欺压百姓,反而时常开仓放粮,甚至资助过联盟在楚州的义学。李瑁此次前来,是想与他商议合作开办织坊,将当地的棉花织成布匹,再通过联盟的商号销往各地。

沈万山的庄园里种满了菊花,他穿着素色长衫,正在给一盆墨菊浇水,见李瑁进来,笑着拱手:“李盟主来得正好,尝尝老夫新酿的菊花酒。”

两人在菊园里对坐,沈万山开门见山:“盟主是想让老夫出银子办织坊?”

“不止是银子。”李瑁道,“沈老爷在楚州经营多年,熟悉棉花产地和织工;联盟有百艺堂的匠人,能改良织布机;商号能打通销路。咱们三七分成,沈老爷拿七,联盟拿三,这三成利润全用来办义学、开药铺。”

沈万山眼中闪过赞许:“盟主果然是做大事的人。只是……织坊的女工从哪里来?”

“从灾民里招。”李瑁道,“上月淮河泛滥,许多妇女没了生计,让她们学织布,既能糊口,又能挣钱养家。”

沈万山抚掌大笑:“好!就依盟主所言!老夫再添一笔钱,建几间宿舍,让女工们能安心织布。”

半月后,楚州织坊开工。百艺堂的匠人改良的织布机,比传统织机效率提高了一倍;沈万山请来的老织工耐心传授技艺;联盟商号则与长安的绸缎庄签下合约,保证织出的布匹不愁销路。那些曾流离失所的妇女,如今坐在干净的织坊里,手指在棉纱间穿梭,脸上渐渐有了笑容。

李瑁站在织坊外,看着沈万山给女工们发工钱,忽然想起汾州的张万成——同样是豪强,一个因欺压百姓而覆灭,一个因与民谋利而兴盛。这或许就是处理与地方豪强关系的关键:不是一味打压,也不是盲目合作,而是分清善恶,恩威并施。

离开楚州前,沈万山送来一幅画,画的是楚州的秋景,题着“侠商共济世”五个字。“盟主,”他握着李瑁的手,“以前总觉得江湖人只会打打杀杀,如今才知,你们的侠义,比银子更金贵。”

李瑁笑着回礼:“沈老爷的善举,也让联盟明白,地方安稳,需官、民、侠、商同心协力。”

回程的路上,秦风递来一封密信,是影阁从京城传回的:张万成的表兄户部侍郎因包庇罪被革职,陛下还特意下旨,嘉奖江湖联盟“辅政安邦,功不可没”。

“盟主,这下咱们在地方上的腰杆更硬了。”秦风笑道。

李瑁望着车窗外掠过的田野,那里有农户在收割庄稼,有孩子在田埂上追逐,义学的读书声隐隐约约从远处传来。他忽然觉得,处理豪强关系的意义,不仅在于为联盟扫清障碍,更在于让百姓明白——这世上除了欺压他们的恶势力,还有愿意为他们撑腰的公道。

马车行至黄河渡口时,正遇上一群纤夫拉着货船逆流而上。为首的纤夫见是联盟的旗号,特意停下脚步,对着马车深深一揖:“多谢盟主!俺们楚州的婆娘都在织坊挣到钱了,家里的娃也能去义学念书了!”

李瑁掀开车帘,看着那些黝黑的脸上淳朴的笑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张万成的覆灭会让其他豪强收敛,沈万山的合作会引来更多善举,而这一点一滴的改变,终将让江湖联盟的侠义,化作滋润大地的春雨,让更多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夕阳西下,黄河水面波光粼粼。李瑁让马车停下,站在渡口望着奔腾的河水。他想起刚接手联盟时的艰难,想起朝堂的风波,想起边境的烽火,再看看如今——义学的书声,织坊的机杼声,农户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最动听的歌。

“继续赶路吧。”李瑁转身道,“下一站,去江南。听说那里的盐商垄断了盐价,百姓都吃不起盐了。”

秦风点头,扬鞭催马。马车重新驶上大道,车轮碾过尘土,留下两道清晰的辙痕,像一条通往远方的路——路上有刀光剑影,有风雨险阻,却也有万家灯火,有苍生笑颜。而李瑁和他的江湖联盟,正沿着这条路,一步一步,将侠义二字,写在大唐的土地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