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芯之所系,国之命脉(2 / 2)
\"所以我们要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林澈的语气不容置疑,\"半导体产业的特点就是高投入、长周期、重资产。但一旦形成突破,带来的回报也将是指数级的。\"
他进一步分析道:\"中芯国际现在的市值约500亿港元,如果能够在先进制程上实现突破,市值突破千亿只是时间问题。更重要的是,随着国家在半导体领域的投入持续加大,中芯国际的估值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李娜接着展示了详细的投资逻辑:\"我们认为,投资中芯国际有三大核心逻辑:第一,政策红利将持续释放,包括税收优惠、研发补贴、采购支持等;第二,技术突破在即,14n制程预计在未来两年内实现量产;第三,市场需求旺盛,中国半导体自给率提升空间巨大。\"
在接下来的建仓过程中,澈资本的投资团队展现了高超的操作技巧。10亿资金被分成数十个批次,在两周内悄然流入中芯国际的股票。最终平均建仓成本定格在14.8港元,正好在林澈设定的目标区间内。
完成建仓的当晚,林澈特意召集所有参与该项目的团队成员开会。
\"我知道,你们中可能还有人对此笔投资心存疑虑。\"林澈开门见山地说,\"但我要告诉大家,在投资的世界里,有些机会是时代赋予的,错过了就不会再来。\"
他调出一张图表:\"看看日本、韩国在半导体产业上的崛起历程,无不是在国家和资本的共同推动下实现的。现在,这个机会来到了中国。而我们,正站在这个历史机遇的窗口前。\"
陈默在会后私下对林澈说:\"澈哥,我理解这笔投资的战略意义。但10个亿毕竟不是小数目,我们是不是应该设置一个止损线?\"
\"不设止损。\"林澈摇头,\"对中芯国际的投资,我们要有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的决心和耐心。即使短期内股价出现波动,我们也要坚定持有。\"
事实证明,林澈的判断是正确的。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随着国家大基金二期正式启动,中芯国际接连获得重大项目和资金支持。股价从15港元附近稳步上行,半年后已经突破20港元。
更重要的是,中芯国际在技术研发上接连取得突破。14n制程提前实现量产,第二代Fi技术研发进展顺利,这些消息都在资本市场引发强烈反响。
在季度投资复盘会上,李娜汇报了最新情况:\"我们投资中芯国际的10亿人民币,目前浮盈已经超过30%。更重要的是,公司在技术研发上的进展超出市场预期。\"
陈默也转变了看法:\"现在看来,半导体确实是一个值得长期深耕的赛道。我们之前可能太过关注短期波动了。\"
林澈却保持着清醒:\"浮盈只是数字,真正的价值在于我们参与并推动了一个重要产业的发展。中芯国际的成功,关系到整个中国科技产业的未来。\"
他指示团队:\"继续深入研究半导体产业链,我们要在设备、材料、设计等环节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既然选择了这个赛道,就要把它做深做透。\"
这次对中芯国际的成功投资,不仅为澈资本带来了可观的投资回报,更重要的是彰显了林澈在重大战略投资上的格局和眼光。在这个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他准确把握住了国家战略与产业发展的交汇点,让资本的力量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而在澈资本的投资版图上,半导体这个全新的赛道正在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从芯片设计到晶圆制造,从设备材料到封装测试,一个完整的产业投资生态正在形成。这不仅是财务回报的新增长点,更是这个科技金融帝国践行产业报国理念的重要体现。
随着夕阳西下,交易室的灯光次第亮起。在闪烁的行情屏幕前,林澈知道,今天对中芯国际的投资,将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崛起故事中的重要一页。而他和澈资本,很荣幸能够成为这个故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