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赵天虎的接班计划(1 / 2)
陈默推开修车厂的铁门时,晨光正从东边斜斜地照进来。风从街口卷着煤油和铁锈的气息扑面而来,厂区里已经有人在忙碌,几辆待修的车辆静静停在空地上,轮胎在布满油渍的水泥地上留下深浅不一的印记。
他径直走向办公室。门虚掩着,透出一道缝隙,里面传来纸张翻动的窸窣声。
推开门,赵天虎正坐在桌前,手里攥着一叠打印纸,眉头紧锁。桌面上摊开一本笔记本,上面画着电路图草稿,密密麻麻的字迹爬满了页边。墙角那台由旧电视改装的显示器闪烁着幽蓝的光,屏幕上流动着实时数据。
听见开门声,赵天虎抬起头。
你来了。他说,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
陈默点点头,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他没有急着开口,目光缓缓扫过桌上的资料。
这是......我昨晚整理的。赵天虎把纸张往前推了推,课程安排,教学顺序,还有一些实操项目的初步设想。
陈默拿起那叠纸,一页页仔细翻阅。内容虽然不够精细,但条理清晰。从基础工具使用到车载系统检测,再到数据读取和故障模拟,每个步骤都列得明明白白。
你想好了?他问。
赵天虎没有立即回答。他低头凝视着自己的手掌,掌心那道陈年旧疤是早年打架留下的印记。后来修车时,又被扳手划伤过几次,新伤叠旧伤。
我一直觉得,能把手艺传下去就知足了。他缓缓说道,但现在不一样了。你说的那个智能维修,不只是换个零件、调个参数那么简单。这是全新的领域,需要有人学习,更需要有人教导。
陈默放下纸张,静静等待他继续说下去。
可我这个人,小学都没念完,中学整天打架混日子,蹲过监狱,出来只能修车......谁会相信我能教别人?
我不是在问别人相不相信。陈默直视着他的眼睛,我是在问你自己,能不能担起这个责任。
办公室里安静了片刻。窗外传来工人搬运工具的声响,金属碰撞声断断续续。
陈默开口道:你知道为什么选你带队吗?
赵天虎摇摇头。
因为你走过最艰难的路。陈默说,你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改变。这不是书本上能学到的。很多人技术很好,但他们没有经历过迷途,就不懂得如何扶起跌倒的人。
赵天虎愣住了。
你是说......我的过去,反而成了优势?
没错。陈默肯定地点头,你或许不是最完美的老师,但你是最真实的。当学生听不懂时,你会想起自己当初也读不懂说明书的窘迫;当他们想要放弃时,你懂得那种绝望的感受。这些,比一纸文凭珍贵得多。
赵天虎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角斑驳的漆面。
过了好一会儿,他深吸一口气,抬起头来。
我想做点事。他说,不只是带几个徒弟,我要建立一个体系。一个能让普通人也能掌握新技术的培养体系。
陈默注视着他。
叫什么名字?
接班计划。赵天虎的声音变得坚定,我要让修车这个行业,不再仅仅依赖经验吃饭,也不再被当作苦力活。它要跟上时代,更要培养新一代。
陈默的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
他说,我们一起努力。
两人开始讨论具体方案。陈默从包里取出一个小本子,翻到其中一页。上面写着几个关键词:实训周期、模块划分、考核标准、师资配置。
第一批招多少人?
三十个。赵天虎说,职校推荐一批,厂里也接收社会报名的。重点是愿意学习,不怕吃苦。
课程分三个模块。陈默说,第一模块是基础技能,包括工具使用、安全规范、机械结构认知;第二模块是电子系统,涵盖传感器、EcU、总线等;第三模块是未来技术应用,比如纳米涂层防锈、远程诊断接口调试。
赵天虎认真记下要点,补充道:实操课不能少。我打算每周末开放车间,让学生亲自动手拆装。沈如月那边正在准备教学ppt,还会录制视频教程。
很好。陈默在本子上写下智能维修实验班几个字,以修车厂为实训基地,联合职校挂牌成立。对外叫青年技工培养项目,内部按照我们的标准流程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