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次元 >长安香事:调香师的盛唐浮沉 > 第234章 雏凤展翅:传香赴寰宇,新声续华章

第234章 雏凤展翅:传香赴寰宇,新声续华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仲夏的“盛唐香文化博物馆”游人如织,朱红大门两侧的丁香与茉莉开得正盛,微风过处,花香与馆内飘出的“长安十二香”气韵交织,引得往来游客频频驻足。苏念唐穿着一身素雅的棉麻长裙,穿梭在各个展区之间,从容地回应着游客的疑问,眉眼间的沉静与干练,早已不复当年那个跟在父母身后的青涩少女——经过几年的历练,她已然成长为香文化传承中独当一面的核心力量,将“盛唐香文化博物馆”与“长安十二香”传习基地打理得井井有条。

自《长安十二香制香技艺详解》发放以来,传习基地的学员数量激增,线上课程的报名人数更是屡创新高。苏念唐并未固守传统教学模式,而是结合年轻学员的特点,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升级:线下开设“技艺精进班”,邀请苏合香、阿罗憾以及香具老匠人轮流授课,深耕制香技艺与文化内涵;线上推出“入门通识课”,搭配书稿电子版与教学视频,让零基础的学员也能轻松入门;同时增设“创新实践课”,鼓励学员将传统香方与现代生活结合,开发香薰蜡烛、车载香氛等新型产品,让古老香韵融入日常。

这日上午,传习基地的实践教室里,二十余名学员正围着操作台练习“桂子香”的制作,苏念唐手持《长安十二香制香技艺详解》,逐一对学员进行指导。“大家注意,桂花的筛选要仔细,剔除枯叶与杂质,只留完整的金桂花瓣,晾晒时要放在通风阴凉处,不可暴晒,否则会损失香气精髓。”她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一片晾晒好的桂花,展示给学员们看,“就像书中记载的,盛唐时期宫廷用的‘桂子香’,桂花都是清晨带露采摘,晾晒后还要用绢布包裹静置三日,让香气沉淀,这样做出的香品才会温润绵长。”

有位来自海外的华裔学员,名叫林晚,是通过线上课程了解到“长安十二香”,特意回国前来传习基地深造。她捧着书稿,有些困惑地问道:“苏老师,我尝试过用现代调香手法调配‘桂子香’,总觉得香气不够醇厚,是不是传统工艺里有什么诀窍是我没掌握的?”

苏念唐笑着走到她的操作台旁,拿起她调配的香粉仔细闻了闻,耐心解释:“现代调香更注重香气的层次感与扩散性,而唐代制香讲究‘天人合一’,不仅要注重原料的配比,更要讲究时节与心境。你看这本书里标注的,‘桂子香’的沉香要选用三年以上的老料,研磨时要细如粉末,与桂花、蜂蜜混合时,要顺着一个方向搅拌,力度均匀,这样才能让香料的香气充分融合。”说着,她拿起工具,现场演示搅拌的手法,“还有,制香时要心无杂念,盛唐的香人认为,制香者的心境会融入香品之中,急躁则香烈,沉静则香和。”

林晚恍然大悟,按照苏念唐的指导重新操作,果然,香粉的香气变得温润醇厚了许多。“谢谢苏老师!”她眼中满是欣喜,“以前只觉得‘长安十二香’是古老的香方,现在才明白,这里面不仅有技艺,更有中国人的处世哲学。我以后想把这些技艺带回海外,让更多华裔子弟了解中华香文化。”

苏念唐欣慰点头:“这正是我们传承香文化的意义所在。香文化不分地域,不分国籍,只要有人愿意传承,它就能在任何地方绽放光彩。”这些年,她始终记得母亲苏合香的话:“传承不是守成,而是要让传统活在当下;传播不是灌输,而是要让文化抵达人心。”这句话,也成了她运营传习基地与博物馆的初心。

除了打理国内的传承事务,苏念唐在国际香文化交流中也渐渐崭露头角。自从“长安十二香”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国际香道协会与文化机构向传习基地发出邀请,希望开展交流合作。起初,苏合香还会陪同她一同前往,后来见她应对自如,便放心地将国际交流的事务交给了她,只在关键时刻给予指导。

这日下午,苏念唐接到了国际香道协会的邀请,邀请她前往日本参加“东亚香文化交流展”,并作为中国香道传承人发表演讲。挂了电话,她第一时间来到苏合香的书房,汇报此事。此时苏合香正坐在窗前,翻阅着阿罗憾整理的西域香料资料,萧策在一旁为她研磨,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两人身上,岁月静好。

“妈,国际香道协会邀请我去日本参加交流展,还要我讲一讲‘长安十二香’的传承与创新。”苏念唐走到母亲身边,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又有几分谨慎,“我想问问您,演讲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

苏合香放下手中的资料,握住女儿的手,眼中满是期许:“念唐,你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不用事事都问我。不过我想提醒你,交流不是炫耀,而是平等的对话。你可以讲讲‘长安十二香’的历史渊源,讲讲我们复原香方的过程,更要讲讲我们是如何让这些古老香韵适应现代生活的——比如你设计的‘飞天香薰’,比如线上制香课程,这些都是传统与创新结合的最好证明。”

萧策也放下手中的墨锭,笑着补充:“还有,你可以讲讲香文化在军事、民俗中的应用,比如‘行军香’,这能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华香文化,而不只是把它当作一种雅致的消遣。记住,我们既要展现中华香文化的底蕴,也要尊重其他国家的香文化,求同存异,才能真正促进交流。”

阿罗憾恰好从外面进来,闻言也说道:“念唐丫头,我当年在西域经商时,就与日本的香商有过往来,他们的香道文化深受唐代影响。你去了之后,可以多看看他们的香道表演,了解他们对香文化的理解,说不定还能找到新的合作契机。”

苏念唐认真记下众人的建议,心中豁然开朗:“我明白了。我会把《长安十二香制香技艺详解》和‘飞天香薰’‘故宫香韵’系列文创产品带去,让他们直观地看到‘长安十二香’的传承与创新。演讲时,我会重点讲‘传统香文化的现代表达’,既展现盛唐香韵的底蕴,也分享我们传承过程中的经验与思考。”

接下来的几日,苏念唐一边打理博物馆与传习基地的日常事务,一边精心准备交流展的相关事宜。她整理了“长安十二香”的复原过程资料、传习基地的教学成果照片,还挑选了几款具有代表性的香品与文创产品,装在一个精致的锦盒里——其中既有传统的线香、香饼,也有她设计的“飞天香薰”与“香文化剧本杀”的剧本手册,全方位展现中华香文化的过去与现在。

出发前夕,苏合香特意将那枚陪伴自己穿越时空的玉佩交给苏念唐:“带着它去吧。这枚玉佩见证了‘长安十二香’的千年传承,也承载着我们对香文化的执念。希望它能陪着你,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华香文化的故事。”

苏念唐双手接过玉佩,玉佩温润的触感透过指尖传来,仿佛承载着千钧之力。“妈,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不会辜负‘长安十二香’的千年传承。”她将玉佩贴身收好,眼中满是坚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